著名心理学家李雪老师的两本著作《当我遇见一个人》和《走出剧情》适合一起阅读,也适合放在一起总结。前者的主题是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讲述的是婴幼儿时期跟母亲的关系如何发展到成年后的事业、情感、人际等。后一本书籍是成年人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潜意识的内心戏,而种种的内心戏在作者看来是童年和父母关系留下的潜意识。前者讲亲子关系后者讲亲密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两本书是一个因果关系的衔接。
人生来拥有母亲的爱才能感觉到心灵的自由,在后天人际关系和环境中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李雪的书籍提供了很多好方法帮我们在孩子和伴侣间建立爱的桥梁,进一步来认识内在的自己。
阅读完两本书籍后我做为一名妻子和妈妈是深有体会的,书中描述的很多情节感觉在说我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在亲子和亲密关系中认识到不恰当的处理方式给了很多意见。
一、给予孩子和伴侣无条件的爱
孩子越小,与抚育者的关系对其一生的影响越重大;越是严重的心理创伤,越是多发于生命早期。妈妈在婴儿期亲密育儿,辛苦两年,换来的是孩子终身的安全感和幸福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走向独立。
我家宝宝生下来大部分时间是奶奶在带,没有使用哭声免疫法,头两个月孩子睡眠黑白颠倒,晚上怎么都不肯睡,睁着眼睛左顾右看,没办法只能陪着她唱歌讲故事。还经常哭闹,哭了我们会马上抱起来及时满足她的需求,现在看来真的是非常正确的事情,现在孩子一岁多非常的有安全感,能吃能睡自信心强探索欲和胆量大。前段时间有个老师让我们写孩子的优点,我一口气写了20条。
孩子拥有了安全感在成年后内心丰盛安宁,很少无事生非,至少不会制造各种剧情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家庭中同样也是让自己从索取者成为付出者,我老公其实满勤快的,只是有时候他忙起自己的事情来就不管不顾了,我会心声怨念,看了李雪老师的走出剧情,这跟我妈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她见不得别人懒惰,然后我有了这种潜意识投射到老公身上,现在想起来是我的做法不对,以后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给予老公支持即可。
二、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特别喜欢李雪老师的这段话“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
还有“我们可以不理解,但要对现状有一些尊重,避免妄自尊大,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去改变他人。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很多父母在孩子刚出生出生就幻想他将来从事什么事业赚取多少财富,或者拥有什么技能。然后进一步根据自己描绘的剧情来掌控他的人生。可是这些都是孩子的想法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性格环境都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所以应该放下自己的假象,给足孩子空间并且看见他的感受和需求加以引导,才是父母要做的事情。我对孩子也放下了许多期待,活出孩子她自己心目中的模样才是最好的教育。
对于伴侣我们也要看见真实的对方,在无法获得对方的回应时无需评判,确认对方感受加以理解。正如李雪老师所说爱他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三、守住界限
“界限”一词李雪老师把它阐述的非常明确,以前对这个词根本没有深刻理解过。界限即自由,当我们能够尊重每个人的界限时,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界限,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在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无界限的纠缠,出发点是为别人好,结果却通常使双方都痛苦不堪。如果家庭中有一个总是替别人操心,为别人付出的超级好人,这个家庭甚至会四分五裂,家庭成员彼此仇恨。”看完这段话心里有点疼。
我妹妹从小放在外婆家长大,上小学后接到爸妈身边,但是性子刚烈,爸妈老想着修理修理她,对她管制的比较严格,上初中高中时候成绩相当好,可是高三就不行了,成绩一落千丈,我妈就去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可我妈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这一搞我妹妹就受不了了,根本不受管控,经常逃学,导致高考只考了普通二本,上大学也是没个正经,中途还休学一年把自己折腾一身病连家都不想回。我妹妹这些经历都看在眼里,主要原因还是父母不懂的守住界限不给孩子成长空间,孩子只要做出一些反抗的事情就施以语言暴力。我现在有了孩子绝对不会重蹈爸妈对我和我妹妹的这种的控制欲。给孩子空间,让她多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成长中内心肯定是自由和丰盛喜悦的。
我老公有时候会挑点我的毛病,我也会挑他毛病,看完两本书我改观了,我没法改变他人,只有改变自己回到自己内心才不会受他人影响。后来我就不挑他毛病了,也不站在道德制高点而是心平气和的给予回复。当女人能够守住界限,只在男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意见,不需要时闭嘴,并且能够发现和欣赏男人一点一滴的进步,把男人主动奉上的自我功能还给他,就等于把尊严还给了他,把雄性力量还给了他。
现在我一直在保持学习,保持觉知,即使带孩子自己时间甚少,可内心不觉得匮乏,人一生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是浪费生命的,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生命才真正有意义。
李雪老师书中有非常多深刻的观点,很多是可以应用到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来,成年人的生活模式原因讲述的很清晰,跟心理学家大师弗洛伊德讲究“原因论”相似。最近对心理学有些兴趣,但是要知道一点“学习心理学不是用来揣测和标榜他人而是用来看见自己内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还处于纠结迷茫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当我遇见一个人》和《走出剧情》值得你细细阅读因为你会“走出剧情重新遇见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