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成强迫症?教你少走弯路的学习方法

1/读书的意义

在一个形象改造的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一个读书读成强迫症的女士。

三十多岁的家庭妇女,有家室,有孩子。

她每天都要读书,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离开书就浑身不自在甚至惶恐不安,说是怕落后于时代。

但令人费解的是,她虽饱览群书,生活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反而因读书影响了生活——为了读书,她几乎不参加家庭休闲娱乐,认为毫无益处,更连孩子都不管了。

丈夫对她颇有微词,也无可奈何——实际上,就是在丈夫的强迫下她才报名参加了节目。她本人对形象是一点都不在意的。

针对她的情况,栏目组特地请了一个心理专家为她剖析心理问题。原来,她不过是用读书来逃避生活,用读书来缓解自己没有成长的焦虑罢了。

后来,她听懂了,还哭了。为多年来丢失的生活,与自己。

这位女士还算幸运,被人点拨,幡然醒转。

然而,或许还有人被读书所困:不但得不到成长,还宥于书海,迷失自我。

在我看来,读书是为了读懂生活,增加思想纬度,继而提升生活品质/品味,让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的。因为读书影响了正常生活,其实是本末倒置。

2/读书的类目和顺序

虽说读书不能太功利,但也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甚至南辕北辙,否则还不如刷几部好莱坞大片来得爽快。

现在,我用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告诉诸位应该读什么类目的书,按什么顺序读可以快速成长,少走弯路。

在我看来,要成长迅速,相对科学的读书类目与顺序是:

①心理学

目的:明了人性弱点,洞悉人性真相。学会接纳自己/他人,了解自己与他人/世界之间的关系。

②本职工作/专业的方法论

目的:提升个人职业/专业技能,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③前瞻性地读读管理类

目的:为未来升迁,升维做准备。

④休闲类

目的:提升生活品质/品味

a/读读婚姻/亲子/育儿/等对指导现实生活的实用类书籍;

b/休闲/兴趣/爱好等;

注意:要把知识内化,并在实践中运用

按照上面的顺序来读书,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刚步出校门,准备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可以以此为参考(文末有图)。

具体说说——

第一步,读心理学。

在我看来,最究竟的励志不是打鸡血,而是深刻省察之后的自我肯定与淡然自若。

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对一些人生感悟/哲学之类的大道之法未必信服,相对而言心理学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自然也愿意按照其理论去施行继而受益。

1)藉由心理学,明了人性弱点,看清人性真相(当然也包括自己),学会接纳自己继而接纳他人,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2)藉由分析自己,确认自己的独一无二与人生价值,就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什么是自己改变不了或者不愿意改变的,对自己的定位就会更准确;

3)有可能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做的事情,最想成为的人,也能藉此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来源,从而对症下药,提升自我;

……

经过深刻的分析与内省后做出的选择,会让你更笃定——

因为明白选择的来源与意义,到方法论需要你坚持或者改变时,你就有了更客观的权衡: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不要强迫自己去改变甚至扭曲自己?会少了很多自我怀疑与焦虑拧巴。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很高大上,其实不是的,心理学非常有益且贴近生活,它会让你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更好地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你的生活/事业/学业都大有裨益(包括下文提到的管理也用得上)。

第二步,读方法论;

好的,藉由心理学,你认识了自己,懂得处理自己与自己/他人的关系,且通过自我解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专业,接下来,可以学习方法论了。

如你想做畅销书作家,那就找一些写作教程来看,或者刷一刷市面上的畅销书,学学写作套路;

如你想做人力资源管理,就找沟通/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书籍来看;

当然,也包括去考相关的证书,参加相关的培训等。

此时因为有了心理学的知识,你对自己知根知底,所以学习、实践方法论时是笃定的:不会那么容易受到旁人的影响而去做不适合自己的改变,也不再这山看着那山高。

这样一来,你很少迷茫,很少自我怀疑,也不会被外界牵着鼻子走,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时间管理,如效率提升等,那就找相关的书籍看,或参加一下培训,令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组建家庭,此时可以有意识地读一读夫妻关系管理、育儿、亲子、家庭理财方面的书籍。

我认为,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除了对事业/专业有提升作用的书籍需要细嚼慢啃,垂直深入外,生活类的书籍可以不用太深入,读一些畅销的、浅显易懂的,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即可。

这里不展开说了。

第三步,前瞻性地学一下管理;

这是我的一个教训。

早在五六年前,主编就跟我谈过,叫我学管理,但我不重视,没有认真去学,导致我管理部分的知识比较缺乏,也很少实践经验。

虽然后来也主编过几本杂志,也做人物丛书的编辑主任,但总的来讲,在管理上,我依然是个新人,且缺乏实际经验,现在也在抓紧学。

其实,没兴趣、不愿意学习管理是很多从事技术类(个人定义:我把写作/绘画/程序/财务等靠一技之长吃饭的工作都统称为技术类)工作的人的通病,因为好静,喜欢“技术”,不喜打交道,所以就自我设限,觉得我技术可以就行了。

实际上恰恰相反,学技术的人反而要学一学管理(包括团队建设/人际沟通/领导艺术等)。

为什么呢?

因为凡是“技术类”工作都存在“天花板效应”,到了一定的程度,收入就很难提升。此时只能靠其他如知名度、行业地位等不能量化的价值来推动事业上升。

但知名度/行业地位等的提升相对较难,需要长时间积累及跳槽等来实现,所以相对大众化的方法还是靠在同单位升职,或者说跳出“技术圈”进行《2016年,他靠写作赚了1.1亿!告诉你利用写作赚钱的3个方法》里讲到的资源整合。

倘若资源整合的条件也不具备,就只能靠前者(升职加薪)即升做管理层来打破天花板效应了。

譬如你学财务的,除非创业单干,如果继续供职做本专业工作,就只能换更大的平台(跳槽)或者升职做财务总监,此时你有无管理知识与才能就显得格外重要。

又如你是写手,编辑,那就要做总编、社长之类的,一样涉及到统筹、管理。否则就永远做底层的一枚苦逼的手工劳作者了。

第四步,生活实用性/休闲/兴趣爱好类学习;

生活实用性/兴趣爱好类的学习,这里就不细说了,既然是兴趣爱好,就不要那么功利,指望它能对你的个人成长有多大的帮助。

随心而学就行,开心就好。

当然,如果你的工作/专业就是你的爱好,那就再好不过了。

顺便提醒一下,除了提升专业知识,对自己的事业有利的方法论书籍外,其他如心理/生活实用性书籍选择读入门的、畅销的即可,不要厚此薄彼,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3/读书的应用

最后再补充一点。

有些人感觉读了很多书,却自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或者感觉不到成长,是因为没有把知识内化,也没有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其中没有坚持是主因,但是本文的方法是从心理学入手,能更大程度地规避这个问题)。

谨记,一定要内化内化再内化,实践实践再实践

否则就是读万卷书也是枉然。

成长不是和别人比,是和自己比。你的人生自有其独特的意义,你的挑灯夜读也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藉由学习与成长,你未必能腰缠万贯,居功至伟,也未必能得到高官厚禄,但起码,你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满满的成就感,这就足矣。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本文纯属个人意见,且因为篇幅问题,只能泛泛而谈,也没给出具体书目,有机会再列一列,希望能帮助诸位少走弯路祝学习愉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SQL历史 EF Codd博士在1970年6月在计算机机械协会(ACM)杂志“ACM通讯”上发表了“大型共享数据库...
    Michael_林阅读 679评论 0 2
  • 周一,看似要下大雨的晴天。 四月转眼过去三分一,冬天已基本过去,这两天的温度似乎想告诉人们夏天较春天先一步到来,春...
    莲步轻舞阅读 1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