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篇》结语(62)

安般念据说是东汉末年安世高传入中国的。说白了,就是关注呼吸,按原意直译应该是入出息念。可是中国古人比较有文化,在翻译上讲究信雅达,于是称之安般念,可能很多人觉得言简意赅,也就沿用了这种叫法。这种叫法,在我看来,和雷达、哲学这些词一样,早已是中国人的东西了。

安般念是很古老的修炼方法,古老到在佛陀之前就已经有了,那应该至少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佛陀为什么最推崇这种练法,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不过,我觉得一种好功法,最起码一点:安全。如果没有高人在旁指点就出点偏差,那就有点悬乎。如果想惠及大众,这种练法还必须简单。设想一下,一种练法动则写出一本书,那在两千年前要流传推广,那是不可想象的。

安般念原来是修行中,修定用的。我在太极拳的练习中看到,定力强的人,如果你把身法要求告诉他,他即使打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能打出太极拳的味道;而那些没有定力的人,你让他把身法要求背下来,他也一定把拳打得神散而形散。神散加形散就是董英杰前辈说的火煮空铛,到老无成。

当然,修定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过,如果做不到安全、简单,我也是不敢随便讲的。我可不是徐福,骗了始皇帝,可以拐带三千童男童女去海外开拓殖民地。有朋友问练这个可不可以,练那个是不是同样有效果?我的回答是:郭云琛前辈可以半步崩拳练出功夫,什么都是可能的。不过,如果您练了半天觉得不出功夫,不妨把我的《师承篇》再从头看一遍。

结语:我的这个《师承篇》,最初是写在百度的杨式太极拳吧的。写出来以后呢,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看法。我这个人嘴拙,辩不过人家。正好有朋友帮我注册了微信这个平台,我就把文字写到这里来了,所以前面有一些文字还在杨式太极拳贴吧,没搬过来,我打算下周起,一篇一篇搬过来,这样呢,大家也可以有个全面一点的印象,否则总觉得没头没脑的。

一直有朋友要我发猫步的视频,我从来没拍过这个。我的文字应该把这个猫步描述得挺清晰了。而我更担心的是:视频一出,更没人研究我的描述了,可能错得更远。也许是我的诚意打动了我的师兄、师妹,他们主动提出搞一次活动,来展示一下猫步。因为是第一次活动,我是有很多担心的,所以提出人数少一点,本着就近原则。总觉得让别人大老远来看一个猫步不好,毕竟只是一个步子,而且我也描述得挺仔细了。没想到很多朋友积极性很高。作为第一次活动,如果提出请求的朋友没有接到通知也请不要生气,我慢慢想办法把这个事情一点一点做好,大家也可以帮我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样把这个事情做好。

到今天,我的《师承篇》就结束了,下周起,每周一二三,我将会把《师承篇》的前半段一篇一篇贴出来。每周四五,我征得了邓文平老师的同意,把他的文章一点一点贴出来。如果大家对于邓老师文章中有什么疑问的话,欢迎提出,我试着按我的理解来做点解答,当然,一切以邓老师本人解释为准。

最后祝大家练拳愉快,功夫进步,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是你,褪去了夏的炙热 还我一度的极乐 在我平淡生活中给我重彩一抹 是你,给了我如诗意般的美丽 给了我无意穿堂风...
    阿念北阅读 1,449评论 0 1
  • ①初雪 车如流水,霓虹初上,幻彩琉璃中,盈盈似柳絮纷飞,缓缓飘散,幽若无息。 今年的初雪来得有点早,静轩伏在桌上,...
    王瑜涵阅读 3,573评论 0 0
  • 我们每天处在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时间点 我们每天处在不同的时空之中 这是我们的快乐 也同样是我们的骄傲 这是我所能期...
    半分微凉阅读 773评论 0 1
  • 七律 二O一七年四月十七日 碧水田园大村庄, 青山矗立南北向。 江沿山势迂回道, 路随人意直通...
    经络世家阅读 3,723评论 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