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里的人们常常被物质与金钱所禁锢,带着镣铐的脚步如何轻盈?物欲横流裹挟的方向只会带给人们更多的空虚与寂寥。是的,这是人性中贪婪弱点的悲哀,但也并非没有救赎之法。没错,那就是“像另一个人看着自己活”。
都说自己还不了解自己吗?是的,真的不了解。我们的认识并不全面,或者说是认识的是想象中的自我。自我不是幻像,不是空的,只有与他人相遇,才会看见自己。
我们常说与人为善,其实真正做到的人很多吗?也许大多时候都以敬而远之来粉饰自己的修养,敷衍着人际间的不悦与冲突,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而与自己相处,打交道也是不易的。因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难识真正的自我。所以,不论是与自己打交道,还是与任何人打交道,都是需要消耗意志力的,它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儿。你不无聊,别人也不单调,人与人之间的乐趣便由此产生了,那么自然责任也要互担着。
所以,要想认识自己,就要从他人的角度看,才能看清一二。平日里要像另一个人看着自己,真正的自我才会越来越清晰,因为少了许多自以为是和弄虚作假。当然,自我是个复杂的集合体,但若不失对自我的兴趣,终局之时总能与自我邂逅,也不失一种完满。不懂自己没关系,只要不要误会太深,太过无知便是很好。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了解的多一点点呢?
眼睛总是欢喜向外的,或光影或霓虹,却难得向内看看,见见真心。
耳朵总是欢喜美妙的,有点甜味的话语,却难得良言几句,听听真声。
嘴巴总是欢喜热闹的,叽叽喳喳,啧啧歪歪,却难得静默不语,守口如心。
除却社会准则下刻意而为的,包含在日常里琐碎的一切大大小小的选择,无不透露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然而,只有在没有束缚、没有挣扎的自由选择下的轻松自在的原本模样,才是那个难得一见,被隐藏起来的真我。
成年人在倦累的时候,或许会幻想重置人生,让其焕然一新,想再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冰冷的现实只能让你蜷缩在逼仄的角落里默默流泪一会儿而已,多么沉闷的绝望,却是人间世普遍的困境。
众生日复一日的忙碌,真的是对生命的演绎吗?生死两端已然不由己,这其间的活是每个人唯一的自由,若也放弃了,被一味地推着走,那生之欢愉又在哪里?所以,必要反思活的形式与内容。
晨光的喜悦与睡醒的痛苦永远同在。生命邂逅偶然,悲剧邂逅必然。活着,活到老,快活地老去迎接死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之须臾,看似一场虚空,没有什么答案,不过飘过而已,可它也像天上的云慢悠悠,慢悠悠。
太过看重,或过分看轻,都不是正确的自我解读方式。如果说阅读是一个人面对孤独的行为,那么像别人一样看着自己活,在人群里,在各色各样的生活里,不要回顾过去,也不要展望什么未来,只是活在当下,活出身心合一。
默默无闻是活着的常态,守护好自己无为的时间,看似无所事事未必不是生的最好状态。若有幸早些了解自身的残缺,再以乐观豁达之心待之,那便是生之大幸啦。
内心有余裕,便有了对抗这世间纷纷扰扰的力量。若不执着于任何凸显自我价值的炫耀与冲动,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接受自然而然,不去幻想任何操控命运的大业,筹谋什么伟大的人生计划,而是欢喜在闲暇之余静下心滋养与众不同的精神及其后的灵魂,也许这一世的肉身也能有个好的终局。
瞧!在风景里,有天,有光,有风,有树,有花,有呼吸,可如果你的眼里没有风景,这世界便与你无关,而没有你,它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所以,活着,要哭,也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