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莫希,我正在挑战【坚持100天日更】,用100天,遇见全新的自己,欢迎你来见证
仅仅“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以让另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摘自李笑来《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
大约是七个月之前,我从朝夕日历的微课上接触到”李笑来“,自此,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到现在都想不起,我是如何接触到朝夕日历,如何一步步走进这个圈子的(我在另一篇文里详细谈论过此问题。每一件事,都可能是披着平凡外套的“真理”)——以知识容量为身份高低的衡量标准,并配以相应的输出方式,从而得到相应报酬的区域经济链——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清互联网经济时代到底长什么样,虽然只是其中一角。
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如果一辈子粗略算七十年的话,那么七个月也算是有五年了。回顾这五年来,我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又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很难说清楚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像是一颗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在大地上你看不到什么变化,但在地底下,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发芽、抽茎。我无法预知这颗种子什么时候会破土而出,但是我知道这颗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是观念的影响,思维的力量。
李笑来带给我的是思想上的一次次撞击,是思维上的一次次升级。每次看完李笑来的文章,我都在想,若是我能早几年就知道这个道理,今天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尽管很多牛人和网络鸡汤都在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但我细想一下,仍不寒而栗,这中间,差的可是几辈子啊!
1、
我生在农村,值得庆幸的是,我生长在一个以读书为光荣,以知识能改变命运的家庭。在周围同龄人都相继辍学打工然后结婚生子的时候,在周遭人都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趁年轻漂亮嫁个有钱人“的时候,我的父母仍旧支持我读书,供我上学,让我有机会从”买不完的地摊货,逛不完的菜市场“里脱逃。
我很庆幸我的父母没被流言蜚语“侵蚀”,我很庆幸我的父母一直坚定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圈子里,我们与有相同观念的人的圈子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圈子,这个大圈子会逐渐稳定逐渐扩大,直至某天封闭。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会有同样的操作系统,同样的思维习惯,同样的处世方式。同一个圈子也会有一个思维导向,这个导向就像是佛教里的佛祖,基督教的圣经,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当你某一天,误入了另一个与之完全不同的圈子时,你会惊讶、会疑惑。当这个圈子里奉承的“圣经”和你一直信服的“佛祖”完全不同时,你甚至会愤怒,会吼叫,会大喊:你们是错的!
到底谁才是错的呢?没有人说得清。
就像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父母和认为”年轻才是财富“的村民,这两者本就是圈子不同,思想不同,行为自然也就不同。当年辍学外出打工的男生现在已经是一个厂的老板,财富自由;当年早早嫁人的姑娘现在已经是一对双胞胎妈妈,生活美满;而我还在为着微薄的薪水拼命加班,为基本生存而四处奔波。
难道当初我父母坚持送我读大学是错误的选择吗?不,即使我这一生都将贫困潦倒,我也庆幸当初我父母没有把送我读大学的钱用来买房。我表哥跟我说:“读书与未读书的区别就是,读了书,看到明月时你会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到财务数据,你会知道什么叫复利增长;看到互联网项目模式,你会懂得大数据思维。如果你没有读过书,你只会说‘月亮好大啊’。”
2、
你的大脑决定你的思维,你的思维决定你的行为,也就是说,你的大脑控制你的行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件事,你的大脑并不隶属你,是你隶属于你的大脑。意思是,你被自己的大脑控制,而不是你控制自己的大脑。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早上闹铃想起来的时候,你身体本能的关掉闹钟,准备起床,可有个声音跟你说,再睡一会儿,就躺一会儿。于是你接着睡过去了,结果睡过头了。你本身的想法是闹铃醒了立马就起床,可那个说再躺一会儿的声音是谁?是你的大脑,是你的大脑对你说你的身体很累,你还没有睡够,你需要再睡一会儿。你很容易就接着睡过去了,这时候,不是你控制你的大脑,而是你的大脑控制了你。
还有一个更明确的现象:你准备写一个方案,有个名词定义不够准确,于是你打开网页准备搜索这个词,这时候位于网页的头条新闻、娱乐八卦、搞笑视频等等,吸引住了你的眼球,你点了进去,接着又在这个链接里点了另一个链接.....无穷尽,等你终于看完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写方案,返回去写方案,发现那个名词还是不知道定义,又打开网页搜索.....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永远在推石头上山。
这是很打击自尊心的,我们被自己身体的一个部位,一个零件控制了,变成了大脑的奴役!然而这样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如果你用心去记录,去跟踪一下,就会发现,你很容易被自己的大脑奴役了。大多数人(是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是很难发现这一层的,因为自出生以来,我们就知道,大脑是属于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生物学上剖析的非常明确:大脑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一个零件,我们所有的行为都由大脑发出指令。从来没有人跟我们说过,我们会被自己的大脑奴役。
被自己大脑奴役,还有一个更加可怕的事情:你的注意力会被其他的事情消耗。大脑是非常随心所欲的,只讲究最原始的愉悦,从来不愿意做复杂的,反人类的事情,所以它会追求舒适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比如葛优躺。那些早起早睡,克制自己不吃甜食,坚持看书等等行为,需要耗费大脑的精力,大脑是绝对不会做“这等傻事”的。如果我们被自己的大脑奴役,就永远不会去做这些真正对我们自身有帮助的事情,结果可想而知。
3、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说:“这有什么用。”每当我要学一个新技能,或者做一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都会问我:这有什么用。我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因为我也不知道这有什么用。
此后,当我决定要精进一门技能,或者做一件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时,再也不会去问她,我很怕听到她问那句这有什么用。我怎么知道这有什么用,我都还没有用过!就像我站在苹果树下,苹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我说我要爬树摘苹果,你问我:“这苹果甜吗,不甜摘来干什么?”我怎么知道苹果好不好吃,我都还没上树摘下来吃?我可不是那种光靠看就知道苹果甜不甜的神人。
实际上,有多少人是那个光看苹果就知道好不好吃的神人?没有多少的,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没有几个人真的可以在事前判断这个技能有没有用,也许在当下这个技能像是个不务正业的“游戏”,但你不能断定在将来,在某个时刻,你用不上它。
在我小学的时候,学校非常流行手抄歌词,专门买一本好看的本子,工工整整的把歌词抄上去,逢人就拿出来显摆。那时候,谁的本子上歌词多,谁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民币”。我的字从小就写的特别丑,惨不忍睹的那种,我爸说,鸡找食时在地上抓出来的抓痕都比我的字好看,所以我是不抄歌词的。但是我得合群啊,我得想另外的办法:唱。
那时我堂哥家里买了碟片机,他喜欢音乐,我就蹲他家天天放歌碟。全部在抄歌词的当下,我在听歌,边听边唱,会唱了,歌词也就记住了,我还能比他们更快的掌握最新流行歌曲.....然后他们就追着我要歌词,我边唱他们边记。
在当时,也就是满足被人左拥右簇的虚荣心,可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小时候这种练习,让我对音乐的旋律特别的敏感,一首歌只要听上两三遍,就学会了。而且因为脑海里存着大量的歌词,对于语境的理解也非常容易代入感情,写作的时候正好用上。就连当初写英语作文时,中间的句子都来自英文歌词,老师还夸我用得好。
所以说,你根本无法确定这个看似废物的技能,会在什么地方发挥它的功效。
4、
仅仅“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以让另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这句话现在是我的座右铭,每当我要决定去做一件事情但犹豫不决时,我就会问问我自己:我所拥有的认知,是否足以理解当前的事情。
如果不是,那么我就会警惕,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很重要?也许以我现在的认知,我无法理解,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兴许在将来的某段时间这件事变得非常重要,当我复盘时发现,我早就跟它打过交道,可当初我却硬生生的错过了它。到那时,才是真的哭都来不及。
所以,小心警惕那些你并不熟悉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用一个本子摘抄下来。不要让你现在的认知,阻碍你错过原本可以升级的机会。
我是莫希,2017我们一起成长。
简书更新内容公告:
周一:时间管理相关内容
周二---周四:职场、心理、恋爱、时政新闻,看心情呗
周五:拆书笔记(目前拆书李笑来文集)
周六:本周学习总结与反思
周日: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