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提升写作者的思想深度》读书笔记3
《炼字炼句,增强文学修养》阅读笔记
一篇上等好文,必然情感丰富,情节紧凑合理,让读者意犹未尽。
凝练的文字会让人不想错过文中的每一个细节,每句话都像是一串珠宝的组成元素,少一句就缺乏灵魂,多一句就显得冗杂。
如作家阿城,他的文字凝练简洁。
阿城的《峡谷》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阿城的语言就是这样,短,但有力、有劲、有节奏。句短但意长,并不因为短小就失掉了内涵,反而可以营造一种更加生动的效果,他的文字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
要让文字凝练,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需要我们平时用功,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这是长期磨炼的结果。
1.多读古典文学作品,最好有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储备。
2.多体验生活,对同一件事物用不同面去理解。
只有在不同思维角度下,才能创造出特别的文字,其表达也会显得更加多元化。
写文章读万卷书只是一方面,有机会要走出去,多看、多听、多闻、多思考。
鲁迅曾说:
写文章要“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文章是一个整体,要前后呼应,并且符合逻辑,引人入胜。
在写文的时候适当穿插一些典故、格言,适量就好,不要引用过多。
3.让金句为文章增色
所谓“金句”顾名思义就是让人心头一亮的好句子,像金子一样宝贵。
(1)金句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四句话,但它能直击人心,胜过千言万语。
所有优秀文章一定有让人念念不忘的金句。
如果一篇新媒体文章或一场演讲没有金句,就如同炒菜没有放盐一样,让人觉得寡淡无味。
(2)写作者要建个“金句库”收藏夹,多看多背,写文章时翻一翻,看看哪句话适合用在文章中。
(3)当写作能力提高后,可以试着仿写。写金句一般可以采用押韵、类比、对仗式等方法,这样读起来顺口,有力量和节奏感。
(4)金句收集的方法很多,与人交流中,在电影中和书籍里去留意记录,在寻常生活里搜集,然后恰当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
(5)初期模仿或改写金句,长此坚持训练,最终我们也能写出准确表达观点、启发心智、引人共鸣的原创金句。
其实,创作金句,也是对作者思想的一次凝结。文章中的金句,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提升文章的格调。
4.好文章离不开修改
(1)茅盾先生曾说过:
“成篇以后,要努力找出多余的字句来删掉。用四个字够了就莫用五个字。”
(2)鲁迅也说过: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3)我们在写文章时,经常会“当局者迷”,一时没发现错处与不妥,但是看别人的文章,一眼就能看出错处。
因此,建议每当写好一篇文章后,放上几天,读上三遍,最好大声朗读,检查是否有漏字或多字的。
(4)我们要学会摒弃一些多余的字词,如“的”“了”“得”。
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成语或词语最好不要用两次以上,会让人觉得作者词汇量匮乏。
(5)好的文章都是三分写七分改。
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累计修改200多遍,最后只留下原稿的1/10内容。
作家秦牧曾经说过:
修改并不是消极的改错而已,实则它是又一次积极的创作,是去粗存精的过程。
5.提高文章的外在“美观度”
文章的“美观度”,是指文章打开后让人一眼看上去的体验感。
(1)排版字体都要看着清爽舒服,不要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
(2)通常微信公众号文章排版字体用15号字,行间距是1.6倍,两边要有留白空间,每隔四五行文字就要空格一行,再换个段落;每隔三四个段落配上一张图片,引用名人语录加上引号并加粗,内容中的金句也要加粗重点突出。
上下小标题要留白,文章内容字体颜色不要超过两种,以免显得太花哨杂乱。
(3)如果文章发布在其他自媒体平台,同样也要结合图文排版,默认字体,一篇文章根据内容长短配上3~6张与内容契合的图片,整体风格要统一,让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清清爽爽。
(4)写文章的时候,少用长句,多用短句,简洁明了,尽量让语言凝练,让大众好读、好懂,提升视觉体验感。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点此链接开通会员可简信我返180贝(限首次开通会员),并加写作群写文挣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