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抱怨:当孩子的需求不能被满足时,孩子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撒泼,甚至打人,骂人,怎么哄都哄不住。也有家长说:孩子太内向,有点胆小,生气也不会表达。如果您家有这种气质的孩子请您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认真看完以下的内容。为了让后面的内容简单易懂,先列出好友分享的三个真实的场景。
场景一:超市收银台前,一个4岁男孩由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玩具大哭不止,时而拍打收银台,时而抱着妈妈的大腿,宝妈生气的说:“来之前我们就说好了,这次不可以买玩具”,孩子依旧大哭不止….宝妈沟通几次无果后将他强行抱离现场..孩子在宝妈身上手抓脚踢,嚎啕大哭……..
场景二:眼镜店里,宝妈正在挑选眼镜,旁边三岁的女儿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立刻走过去抱在怀里,仔细的检查了受伤的情况,原来是不小心磕到了嘴角。宝妈安慰女孩:“不怕,妈妈在的,下次要小心了,不要被磕到就不痛了”,就这样连续安慰了几分钟,女孩依旧在哭,妈妈有点不耐烦了,对女孩说:“你是大孩子了,不要这么娇气了”,最后连旁边的店员也附和:“是呀,你都是大孩子了,不要这么娇气了,哭了就不漂亮了”……
场景三:男宝最心爱的玩具被邻居哥哥抢走后大哭不止,宝妈对孩子说,“给哥哥玩一会吧,要学会分享呀,分享才有好朋友”…男宝依旧不依不饶,怎么说都不行…宝妈孩子说:“不要这么小气嘛,就给哥哥玩一会嘛”,孩子却哭的越来越凶……
这些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呢?也许这里面就有我们的影子,网络媒体上这样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些情况的核心是孩子的情绪能力出了问题,情绪能力包括了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我们需要开心,也需要悲伤;我们需要高兴,也需要生气….丰富的情绪让我们的内心感受更加丰盈。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调节情绪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并且有一个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有些儿童到成人后都尚未学会这些。
研究者跟踪调查一批在三岁前与父母交流情绪的幼儿,在读小学阶段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情绪,更好的解决与朋友的争执,具有更好的社交技能。并且追踪到成年后,发现他们能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谐的与人相处,表现出更好的亲社会行为。他们的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这些都值得家长在提高孩子情绪能力上付出努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
1.当孩子的词汇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每周组织一次情绪会谈.可以在睡觉前,可以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如果孩子比较害羞,不愿意与家长讨论,也可以在他拼图的时候,堆积木的时候,重点是让孩子用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也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与父母讨论情绪是很件正常的事情。
2.阅读与情绪能力相关的绘本,这是一项很好的促进家庭成员情感联结的活动,一起与孩子处理情绪问题,同时可以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的技巧,同时也能让她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你觉得这只小白兔有什么感受?你看小狮子的脸,它怎么了?小白兔没有了胡萝卜,它感觉....?
3.通过游戏来模拟让孩子容易失控的场景,跟孩子讨论出现这种问题时的解决方案,怎么样会让孩子感受舒服一些。如果第二天学校有比赛,可以在家里先模拟下明天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输了会是什么感受?如果其它小朋友嘲笑你,你是什么感受呢?如果经过这样的练习,第二天即使遇到的类似的情况,那么孩子也不于情绪失控。
如何调整孩子的负向情绪
1.作为家长要能识别孩子的情绪,尤其是低强度的情绪。
比如场景一,在孩子大哭之前介入会比孩子大哭时介入更容易处理。当家长看到孩子在货架前反复摩挲这个玩具时,她如果了解到孩子可能会要求购买这个玩具,就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你可以蹲下去态度平和的告诉他:“你玩这个玩具玩了很久啦,它一定很好玩,很可惜今天我们不能把它带回家了”。孩子如果反对,强烈要求买回去,这时家长可以重复你们的约定:“我们出门前说好了这次不买任何玩具,我相信你是个说话算话的孩子”,继续给出选择:“你可以选择跟它继续玩两分钟或者现在我用手机帮你们拍个合照”。通常情况下,当你让孩子做选择题的时候,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并且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他的思维会倾向选a还是选b。在孩子同意后,家长要及时赞扬孩子说话算话的行为,并表示对他赋予信任。
2.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这是一个与孩子增强感情和教导孩子情绪能力最好的机会,家长应该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你要认真听孩子说出的每一个字,体会并认同她的情绪。你的面部表情,你的肢体语言,你的语调等都体现出了你对他理解。就是常说的共情能力。
比如场景2,家长可以温柔的对她说:“妈妈小时候也被磕到过,哎,是真的很痛的,妈妈当时也哇的一声大哭出来。”当孩子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她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她的痛苦程度就会减轻很多。生活中并不缺乏自认为很懂孩子的成年人,也许当她跟孩子交流之后,孩子并不懂她到底在表达什么?在她的眼睛里孩子并为找到真诚的理解与接纳,感同身受这句话说着简单,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家长不断的练习。
3.帮助孩子用词语去命名情绪,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这种感受是愤怒,这种感受是不安,这种感受是很可惜,这种感受是舍不得。。。帮助他扩展情绪的词汇并且内化成他自己的词汇,那么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也许会说很可惜,我很伤心,我很生气。
4.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场景三,家长通过共情让孩子知道家长理解他;同时告诉孩子他现在的情绪是很生气,还有点委屈,并且还很舍不得;然后与孩子共同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跟哥哥一起玩这个玩具吗?可以给哥哥玩五分钟吗?可以拿一个玩具把它换回来吗?可以找哥哥或者哥哥的妈妈把玩具追要回来?等等.......如果家长愿意跟孩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也许会尝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爆发出难以控制的负向情绪。
也许有些家长看上面内容觉得不能完全帮助到自己的孩子?是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脾气非常糟糕的孩子,并且他们都已经过了三四岁的年纪,他们的有些行为已经变成了习惯,排除遗传及生理上的原因,想要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的确不容易,不仅需要家长极大的耐心,还需要家长需要用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合理的修正,最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毕竟你与一岁多的小孩讨论情绪会比较困难,可能转移他的注意力会更加容易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会更加有效。
很多家长学习了很多方法,但是尝试了一两次就放弃了,真的很可惜。我们在孩子童年期偷的懒,在孩子成年后都会变成为我们内心的痛。所以请时刻提醒自己养育孩子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呢?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