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选择的成本
小时候我觉得,生活是道判断题,世界上只有对与错,黑与白。慢慢的,觉得生活其实是一道选择题,世界并非只有黑和白,还有一种结合了黑与白的——灰度。而这其中,无论黑与白亦或是灰度,都在于选择,这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有一句很熟悉的话叫做,选择决定命运,命运并非是被别人事先设定好的,而是你自己一步一步选择出来的。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的选择,常常也不止abcd这四个选项。这和考试一样,选错了,就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凡是选择,必有成本。经济学上的成本,就是你所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说你中午要吃饭,然后你有好几个选择,你可以点外卖,可以去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餐厅、饭馆等等,但是你只能够选择其中一样,你一旦选择其中一样,它的成本就是你放弃了的,其他所有的选择。比如你去肯德基吃饭,你就不能再去麦当劳或者餐厅等等,那些被你舍弃的其它选择,就是你做出当下这个选择的代价。
纠结的选择
那么怎么做好选择呢?这其实很难。那我询问他人可以吗?可以的。不过你需要做好问问题的基本礼仪。也就是你的这个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问题,而且你必须为此做过功课,而不是随便拿一个无聊的问题去肆意占用对方的时间。
当你问别人一些问题的时候,别人可能跟你说:“看情况”。这不是他不负责任,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是最了解你自己情况的人,没有任何人比你更了解,所以对方就算很牛,也没有办法帮你做出选择,对方只能按照现有情况为你进行分析,但你也需要把现有情况说清楚,对方帮你分析完后,最后也还是要你自己做出选择。
选择越多,就越困惑。你就越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每个看起来似乎都很好,但是总会担心,下一个更好怎么办?如果我做选择的时候优先选择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样做无疑会节约时间,但是等这件事情做完后,你可能就开始后悔了……你会责怪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再推敲一下细节,可能别的选项,或者当时你看不到的一些其它选项更符合实际,更能带来预期效果。
如果你做选择时,总是想着全面掌握信息,总是想挖掘尽可能多的选择,直到最后,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从所有选择中,挑选一个出来。这样做并不恰当,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可能会流逝掉一些优质选择,每个选择都是有时效性的。比如当你在抢购活动中纠结买什么东西的时候,结果东西早就被别人抢购一空了。
那你说,“在我生活中,这种反映时间很短,需要快速决策的选择并不多见。我希望信息尽可能多一点,可以的话,时间尽可能不要太短,让我能够有时间思考、比较并做出最优的选择。”
这似乎没错,毕竟准备越充分,信息完备,才更可能出一个优质的选择。但我个人觉得,这种追求大而全的信息完备,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痴迷”。这里并非是让大家脑袋一热,一拍脑门就做出一个重大选择,这是冲动鲁莽,不提倡哈。说回来,因为信息是不可能完备的,也就是说,你当下的选择,理论上都不是最优,而且你也没有办法做到最优。如果“痴迷”于无限选择之中,只会浪费时间而已,因为你是在用有限的时间去对抗无限的选择。
你甚至会出现一种心理,选择前,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因为无限的选择代表了什么都可以做,你可以为所欲为。但一旦选择后,你可能会对执行选择的过程或者选择的最终结果表示深感失望,这是因为,当你放弃了无限选择的幻想,你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个凡人而已,并非如神一般全知全能和拥有无限。
一点方法
选择太多是没有办法做出选择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过滤机制和选择机制。过滤机制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去确立你自己最基本的满意标准。选择机制,就是在你遇到第一个符合你的最基本满意标准的选项后,直接选择它,并放弃剩下的其它选择,不用再犹豫,不用再内耗,就相信现在的这个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麦穗理论,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考察现有的方案,如有可选方案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并行不悖的选择逻辑
我们总是想借鉴一下别人的选择,看一下别人选择的,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是什么。但这其实并不适用于我们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满意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有些人工作是为了钱,有些人工作是为了理想一样。出发点不一样,即便遇到相同的问题,给出的答案也会各不相同。
不要完全听从别人给你的建议,尤其是免费的建议。因为建议是免费的,所以就算出错了,你也怪不到他头上。但你的人生终究是你自己的人生,别人能分享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然而这也只对你有借鉴意义而已。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很多并行不悖的逻辑,很多观点,看起来像是矛盾的,但他们又是并行不悖的社会运行规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富人想着怎么赚钱?穷人想着怎么省钱?这两个似乎是对立的,但因为他们层级不同,所以互不干涉。就算是马云给你提建议,你也不必认为大佬很看好我,所以我要马上去行动,先花时间想想你们思维、资源等是否属于同一世界?想想别人的建议在你的世界里是否真的可行?
你必须自己摸索出一套,在你的世界中,真实可行的原则去做事。别太相信所谓的成功人士,别人丢给你一个,ios系统的安装包,跟你说这个软件有多么的强大,但是你是安卓系统的。系统虽然不分优劣,但你是没有办法安装上不属于你自己操作系统的安装包,你必须修改这个安装包,然后移植到你的安卓系统上来。改系统或许很难,但找到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是修改安装包去适配自己的系统就简单多了。
这里最后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靠着意志力,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但我没有那么强的意志力,他的方法不适合我来做,那么我只能够另寻他法,去达到锻炼身体的目了。也就是说,终点不变,我只是选择了我可以接受的道路去走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