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你是不是经常碰到这样的难题?
明明一件事情很简单,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沟通,甚至是开很多冗长的会议?
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却不知道从哪里寻找突破口,无从下手?
又或者是,明明预留了充分的时间进行项目的准备工作,却还是到最后关头才开始行动?
这就是《一页纸工作整理术》的作者丹·罗姆想要帮助你解决的。
他向我们呈现了一种视觉化的思考方式和问题解决法,这种方法涵盖了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展示解决方案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我们整理问题、理清思路、提升工作效率的“瑞士军刀”。
在书中,作者将这一方法的学习时长定为四天:第一天,认识与生俱来的三种视觉化思考工具;第二天,学会运用视觉化思考观察世界的六种方式;第三天,掌握把涂鸦化腐朽为神奇的五个技巧;第四天,唤醒视觉思考力。此外,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手绘图,告诉我们怎样具体实践。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吸收,接下来,我将从什么是一页纸工作整理术、这一工作整理术的好处、如何实践这一整理术三个方面入手,为大家详细拆解这本书。
第一部分,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张纸和一根笔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多场合得到运用。只要你有一根笔和一张纸,或者一块白板,就可以迅速地运用这一方法打开思路,解决问题。它的核心,其实就是通过视觉化的方法,以画图的方式,在一页纸中帮助我们有效地厘清问题。
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三种视觉化思考工具:眼睛、大脑和手。
从视觉化的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眼睛:肉眼和“内心之眼”。肉眼帮助我们观察,“内心之眼”,也就是大脑,则帮助我们思考和假设。
画图,则是通过手眼合作,让我们“内心之眼”所想和我们肉眼所见以图像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画图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发掘、厘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这三种工具的运用,我们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好处。
第二部分,我们来讲讲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好处。
科学研究显示,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我们只能记住10%。通过文字,能记住20%。但如果是通过图像,则可以记住80%。这可能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所以运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的潜力,不仅思路更清晰,也记得更牢。不仅对我们自己来说如此,对于聆听我们解决方案的听众来说也是如此。
从微观的角度讲,对我们自己而言,通过画图,我们可以更专注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在画图中不断延展思路。而画图本身也更有趣,可以让我们继续坚持下去,更好地厘清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讲,对外沟通时,通过画图,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决策。比如一些问题用文字表达很难理解,但如果把图画出来,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同时,这一过程也会促进我们更有效地交流并落实执行。
人对图像的理解能力明显比单纯的声音更强,也能记得更牢固。用视觉化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了我们因为没有记清楚或者对工作内容含混不清导致执行时的低效率。
用画图解决问题,不管是对内思考还是对外沟通,于我们而言都是极好的工具。而且,你大可不必担心画图的过程很难。像作者所说,你只要会画简单的线条、箭头、几何图形还有火柴人,就完全能够用好这一方法。
接下来就到了第三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我们具体要画什么。作者用“一把随时可以拿出来用的瑞士军刀”形容这一操作方法,它包含了“四”“六”“五”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四”,代表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这四个步骤是:看、观察、想象和展示。
看代表发现问题,即看到了一个存在的问题。观察是指拆解这个问题,即观察这个大问题可以分为哪几个小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想象则是指运用大脑,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展示是最终将我们的思考呈现出来,否则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想到了什么。
用过马路来举例子。我们先看到红绿灯,然后需要对它做出判断,比如什么颜色的灯可以走,什么颜色的灯不能走。同时,还要观察两侧的车辆情况。接下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闯了红灯或者没有看车就直接走会发生什么。最后,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在该过马路的时候过去。
对任何一个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来说,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第二个方面:“六”,代表观察问题的六个法则。
看到一个问题之后,具体怎么拆解并画出来,作者给出了一个“六六法则”,即我们可以通过这六个要素来观察问题、进行分解。
第一个要素是谁/什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来。
第二个要素是有多少,可以用柱状图画出来。
第三个要素是在什么位置,可以用分布图画出来。
第四个要素是在什么时间,可以用时间轴画出来。
第五个要素是怎么样,可以用流程图画出来。
第六个要素是为什么,可以用变量图画出来。
当我们画出了这六个要素,基本上一个问题也就被拆解得差不多了。
第三个方面:“五”,代表想象解决方案时的五个法则。
拆解清楚了一个问题,要具体解决的时候,作者给出了五个法则,也就是SQVID法则。
通过对这五个法则的思考和调整,我们可以更加落地、更加实际地思考我们的解决方案。而这五个方面具体怎么调整,则跟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面向的对象有关。
S原则是,我们要简单的还是精细的解决方法。
Q原则是,我们考虑问题是更注重定性还是定量。
V原则是,我们是更考虑长远的愿景,还是具体怎么执行。
I原则是,我们是更考虑个体的角度,还是相对比较的问题。
D原则是,我们是需要变化,还是维持现状。
这五个原则的每个部分,我们都可以用两张图表示出不同选择之间的区别,并且思考这两种选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根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所涉及到的对象,通过思考,对这几个部分作出适当的调整。不是说我们要在每个部分都二选一,而是指在每个部分都适当调整不同部分的比例。从这个角度理解,SQVID法则其实相当于均衡器的功能。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就是在一张纸中画图来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眼睛、大脑和手的合作,我们可以高效地进行视觉化思考,帮助我们自己厘清问题,也更好地促进团队的沟通合作。具体操作,需要我们通过看、观察、想象和展示四个过程,灵活运用视觉化工具的“瑞士军刀”,画出、解决并展示我们的问题解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