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以前喜欢这句词完全就是感觉它十分的美妙,化抽象为形象,独来朗朗上口。并不解其中味。
如今再读,还是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还是只觉得流年暗换,光阴易逝,时不我待。
我进入大学已经一年半了,正是分水岭的时刻。今天距离考六级还有三天。距离放寒假也就还有一个月。我却觉得仿佛昨日才开学,不想岁月逝者如斯。
大约我是习惯了一个人吧。独来独往惯了。每日生活都在不停重复,已经没有了那种每一天都很精彩的感觉。
犹记得大一才踏入校门之际,也是十分憧憬能够遇到几个知交好友,岁月佐酒,是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运气这东西很玄妙,这么多年,从初中到高中,到而今,没有哪一个人算是和我真正的聊的来的朋友。我更像是个话题终结者,聊几句,就能使我们之间陷入迷之尴尬。我喜欢安静诗意的东西,换言之,我恋旧,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差。高中也就三两个稍微聊的来的,朋友。大学之后也就少了联系。
我当她们是唯一,可我却是她们的之一。她们大多人缘极好,朋友比比皆是。而我,交一个朋友约摸要费几年光阴。
我的大学生涯,独来独往已经成了我的生活常态,我曾经也试图去合群,去改变自己。因为小时候我身边的人总说,你太内向了,这样走上社会不好。我算是个听话的孩子,我努力的去合群,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比如我试着去融入宿舍,但她们聊的全是什么游戏啊,化妆品,爱豆之类。我从小在思想比较封建的家庭里长大,她们讲的我几乎没有接触过,一开始我是十分自卑。农村长大的我在面对城市里的同学总有一种自卑感。
后来我去了解游戏,去刷微博,但我发现,我真的对这些没有兴趣。她们聊天,我完全插不上话。后来我就放弃了。我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了解不喜欢的东西呢。
结果就是,原本就不怎么亲近,如今只剩下客套。同班同学一样,都有自己的生活,交流也很少。加上我不喜欢参加活动,独来独往就不足为奇了,大约到现在,我都不认识几个人。尤其是我转了专业后,和以前同学交流更少了,顶多算是点头之交。
我妈妈说我生了一张不易接近的冷漠脸,甚至我有时自我调侃,是不是我没有什么表情使大家认为我是个冷漠,不好相处的人。曾经有个话唠男同学和我同桌半年,愣是十句话都不超过,我曾不小心听到他同别人说,她啊,太高冷了,我都不敢和她说话。
我无奈,我真的只是慢热。我只是不喜欢笑,长相不属于甜美类型,有点冰山的感觉。但我真的感觉,我是有颗赤子之心的。我甚至感觉我是个很感性的人,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好了,我跑题了。
现在,我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跑步,一个人出去散心……
但是我已经不像大一时那么困扰,那么焦虑。独来独往,我已经习惯了,甚至陶醉于独来独往的生活状态。尤其是现在,我重新拾起书架上的书,反复去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古人诚不我欺,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文字有种穿透心灵的美。不是现下那些流行的短视频能比拟的。
我还很感谢独来独往的日子,我收获了很多安逸的时光,如今,我想用文字记录生活,写写喜欢的东西,完成年少时未竟的梦。
很多时候,我们怕独来独往,是战胜不了内心的孤独感。有一句歌词“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深以为然,一群人在一起,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大多数人逼着自己去合群,更多是不想别人认为他“不合群”何必呢?
其实,独来独往没有什么错,尤其在大学。
余秋雨先生说“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我不求大智,大善,我只求我在独来独往的日子里,有所收获。
一个人等流年/一个人等风雪/一个人的思念/不知不觉在蔓延/一个人画朱颜/一个人江湖远/一个人走遍沧海桑田/今夕是何年。
一个人,也可以很美,也可以把岁月凝成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