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铅笔的另一头是橡皮。但橡皮擦完了,总会留下痕迹。
目录页:
一.故事梗概。
二.从教育——看《超脱》结尾。
三.从孤独——看《超脱》中的重要道具,笔记本。
一,故事梗概
(一)年轻,就是用来犯错的?
深夜的公交车,一个衣着暴露的女孩尾随一名男子下车。下车后,她故意走向男子的前面,然后回头,质问他为什么跟踪他,男人只好尴尬的否认,他实在不想跟这个失足女孩搭上关系。但女孩一眼看出男人性情温和,不是勾引就是恐吓,只想搞点钱。
“毫无自重”。男人大步走开。女孩在后边高声骂他,但男人没有回头。
几天后,男人又遇见女孩,这次,女孩没有找他麻烦,而是找他借些钱。
男子也动了恻隐之心,把她带回那个单人公寓。
男人叫亨利,是一名临时教师。这也是他只租一个学校旁边的单人间的原因。
这晚,亨利睡到了地上。这是女孩平生第一次见到有人对自己这样好。
第二天早晨,亨利去天台吃了早饭,匆匆去上班。
晚上回来,女孩跟陌生人在一起,看那家伙不堪的表情……
亨利只是让陌生人付了钱,让女孩换了衣服……
夜晚,女孩问他为什么在公交车上哭,亨利没有说话。眉眼间一股忧愁,没人能踏入他的内心。
这也是他做临时教师的原因,他每次都是在一个学校待一段时间就走。
这次,是一所州里垫底的中学。
冥顽不灵,不足以形容这里的学生。
“写写自己葬礼上的致辞”这是亨利的第一节课。看似不负责任的作文,却隐含亨利的深意。
第二堂课,
亨利念了学生的文章,有的人写的十分不堪,引的人哄笑,有的人却道出人生苦短,诉说着人生的痛苦,藏着深深的悲哀和不平。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这里,这些“无救药”的学生好似看到了听课的意义,他们的眼神,有种超脱感。对上学,好像不必是死板的知识,如果可以,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学会直面自己,依靠自己,治愈人生。
这便是亨利的深意,他要带领学生,看透“盲目”的“普遍”,拾起书本做枪,从而成为自己,锻炼自己的意识。在他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女孩,一个孤独的人,暂且叫她“小梅”吧。
她的身材有些胖,仅仅如此,“死肥猪”这些臭恶的词语每天都环绕在她耳边。甚至她都因为此,只能去厕所吃饭。
她不怕臭吗,她更怕心痛。
(二)怎么关心别人?听他一遍一遍的说便是了
小梅的家人也是PUA高手,一遍遍的贬低,甚至没有底线。
她喜欢拍照,家人便说拍照不好,她喜欢画画,家人便说画画不叫艺术。
所以只能偷偷的拍下亨利忧愁的神秘,画下自己底线的阳光。
夜晚,亨利的桃花又爆发,一个女老师约他吃饭。滔滔不绝的女老师,静静倾听的亨利。两个孤独的人碰到一起,就像月亮和太阳一样,默契的配合,永远不会相交。
回到家,亨利收留的女孩面带愠色,第一句话就是:“你去哪了”这是这个女孩第一次主动的关心别人,她为亨利做的一顿晚餐,但她失望了。
第二天,一顿早餐,亨利与女孩和好了。
(三)人的希望总会破灭,谁都逃不出。
女孩渐渐了解亨利,他们互赠礼物,亨利送了她一个笔记本,女孩送了一个戒指。
之所以亨利愿意在这里任教,是因为外公在养老院,一天,女孩接到电话,得知外公情况很差,等到亨利赶到医院,老人已神志不清。
一句句的问候中,亨利拼凑出母亲自杀的真相。因为外公的侵犯,母亲在亨利很小就自杀,亨利也经历了一个由愤怒,不满,不屑组成的童年。
临终之时,外公也在喃喃中忏悔自己,亨利也用母亲的口吻,表达了原谅。
所以,亨利才害怕责任,自我封闭,不愿跟任何人建立关系。
他怕他自己伤害那个所爱之人。
几天后,小梅向亨利表白,尽管他尽力解释,也无法补救这次误解。
外公去世了。
亨利把女孩送到救助院。
亨利到达人生的最低谷。
(四)从孤独的宿命走来,向孤独的救赎走去
几天后,亨利得知女孩得了艾滋病。
他也到了合同结束的时间。
在任职的最后一天,就连之前扔了他的皮包的黑人都表达了不舍。
操场上,亨利再次看到小梅,她已经很久没来上课。
她做了蛋糕,一袭黑衣,化了妆,等待着亨利。她对亨利,表情是温和而冷淡的。
亨利看到她面前有一个黑色蛋糕,与其他白色蛋糕显得格格不入。他想吃那个。
小梅却给他一个白色笑脸面包。
亨利走开不久,小梅吃下那个黑色蛋糕。
那个蛋糕里,有父亲的憎恶,同学的嘲笑,老师的冷淡,还有一些毒药。
这一切,都成了他不可承受之痛。
“你会好的”亨利一遍遍地说,但他自己都不会相信,只能一遍遍说。
(五)谁都不能超脱物外,推开,也是伤害。
亨利终于想明白,他不能超脱物外,超脱情感,超脱欲望。
只有小梅选择了永远都“超脱”。
亨利来到救助中心,见到女孩,接回了家。
最后,亨利回到学校,继续用微薄之力,挽救这群孩子,遗憾的是,转角那个默默画画的小梅,永远不会被拯救了。
电影最后,导演用极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结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