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上下,人生仿佛已看透了大半。
这未必是好事。
青春尚未全退,锐气却已消磨殆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四顾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那些曾经发过的牢骚,竟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大学时光,原该是人生最灿烂的年华,却不知怎的,被我们过成了一大片空白。
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迷茫反倒成了日常。
偶尔的努力,也不过是自我安慰的伎俩。
被那些毒鸡汤灌得七荤八素的青年们,一边喊着“真香”,一边在现实中跌跌撞撞。
毕业后数年,仍旧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非是因为别人如此,所以我也如此,生怕落后于人。
进厂、端盘子、送外卖、跑快递、做保洁、上工地、当保安……这些职业原本并无高低贵贱,却成了一些人辗转反侧的经历。
黑白两班倒,每日工作十五六个钟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竟成了常态。
体验过996、007,被老板压榨,被中介欺骗;尝试地推、销售、保险、客服,甚至一度流落街头,心灰意冷到不愿睁眼看看这世界。
这般经历,或许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缩影。
我们发牢骚,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迷失;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无向。
牢骚背后,是对意义的追问,对价值的探寻。
人这一生,除了上学,最重要的莫过工作。
若仍抱持旧念,以为读书只为找份好活、拿高薪,那我劝你早些踏入社会,打消这等念头。

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换取衣食无忧的保障,而在于充实大脑,弥补心灵的空白。
它赋予人更多的可能性,使你在众声喧哗之中,仍能保有自己的话语权,仍能持有独立的认知与见解。
如今时代,早已不是“好大学等于好工作”的非黑即白。
一切取决于你的认知与决策。
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那些弯弯绕绕,其实皆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它们助长你知识的高度,扩展你心灵的广度。
你所接触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分感悟,都是认知的累积,都是成长的阶梯。
牢骚固然难免,但牢骚之后,更需反思与行动。

我们不必羡慕那些一帆风顺的人,因为唯有经历过曲折,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厚重与丰富。
如今的迷茫与挫折,或许正是未来清晰的基石。
说到底,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那些年发过的牢骚,终将成为我们回忆中的一抹亮色,提醒我们曾经年轻,曾经迷茫,却从未停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