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字,是想彻底把心里藏着的那点陋病给抓出来,晒在太阳底下,晒干晒透,省得那点儿小阴暗时不时的搞个鬼,阻拦我成长的风一样的步伐。不为指责谁,不为抱怨什么,只是了解它,坦然的看待它,放下,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写在前面
最近多读了几本书,读书笔记没写成,反倒是想写写关于原生家庭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最近听到的故事,想的事情也越来越让我觉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能够正确、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思维方式,会对个人的成长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以我自身为例,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家庭环境,父母言行和教育方式。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二是家庭氛围。
1:生活环境。如果从小家庭生活环境是整洁有序的,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内心秩序也会是整洁的。同样一个地方,如果物品摆放整齐,陈列有序,会让人感觉舒适,内心清明,做事也会非常有条理,从容不迫。相反,如果房间里饭碗摆在书堆里,臭袜子满天飞,出入房间需要练就凌波微步。那么大致就可以想象的出,房间的主人每天早上上班各种忙乱,丢三落四,做事毛毛躁躁,思维混乱,没有重点。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毕竟影响一个人内在秩序的不只是生活环境,还有父母的处事方式、思维方式对孩子的潜移默化。
2: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和谐友爱、欢乐祥和、自由民主的孩子成长得就比较好,长大后独立性强,综合能力比较强。因为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成长。相反,父母经常吵架,围绕在孩子耳边的都是批评、指责,那么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相处的这一课上,势必要吃很多苦头才能学会。
揭短时刻: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可以说我家从来都没干净过——家里四个人的衣服都是纠结在一起的,灶台上永远都是油腻腻的,那么大的院子,每个角落里都堆得满满当当的。上高中后我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擦洗灶台,先用湿布擦一遍,再用洗洁精擦一遍,最后再用湿布擦两遍。其他物品能整理的都放好,找不到地方的就放在在一起,但那么多东西,用短短的一个上午根本就理不出头绪。而整理好的东西下次回来时已经被淹没了……妈妈是个思维混乱的人,也不会控制情绪。面对一件事情,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只是觉得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好,别人怎样做她都不满意。所以她常常是抱怨、挑剔的,总是过的不快乐。
嗯,我以前也是这样的,在一个框框里弯弯绕绕,自卑,压抑,胆小,脆弱,封闭,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幸运的是,我跳出了这个怪圈。
我相信,这二者之间是存在一些必然关系的。如果你也有些思维混乱,不妨先让自己的房间整洁起来。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这种环境的混乱习以为常。在住上楼房以前,我不知道油烟机是需要清洗的,很多家用电器也不知道要保养等等,生活习惯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熏陶的。直到离开这个环境有了正确的指引后才得以改善。
请为孩子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一个温暖有爱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二、父母言行
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人,也是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作用。
1:过分节俭,不懂生活,没有情趣。
也许是生活在农村的原因,父母过得很节俭,用我的话说,就是不会吃不会穿不会玩儿,总之就是不会享受生活。从我开始知道爱美的那天起,就一直因自己的穿戴自卑,特别是上了大学之后,同学随便买个衣服穿上都是漂漂亮亮的,而自己永远都是土土的,并且根本不知道穿衣服是要搭配的。大学前没进过KTV,没吃过川菜,没去过离家超过六十公里的地方,觉得除了必要的吃穿用度之外的花费都是罪过,不知道怎样让自己活得快乐,不知道同一件事情原来可以这样处理,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精彩……当然,这不能怪父母,毕竟他们也没有见过。
2: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在长期封闭的狭小的圈子里生活,会甘愿的待在舒适的环境里,一旦离开,就会害怕,会惶恐。害怕改变,恐惧挑战。在一个封闭环境里呆久的人,会表现出思维僵化,眼界狭隘,斤斤计较,格局小,考虑问题不全面,无能。
揭短时刻:其实是现在我经常给父母灌输要学会爱自己,学会享受生活这种观念,父母还是以弟弟没结婚,不敢松懈来回答我。我知道,这和弟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他们一辈子已经固化的思维让他们活得很辛苦,不是一时能改变的。
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多看看世界,见见牛人,一定不要放弃学习和成长,否则你会错过很多美好。在可以让自己变得美好的事情上,不要苟且。来这世上走一遭,一定得活够本儿。
三、教育方式
曾经一段时间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但对这个“富”字、“穷”字上,无疑,有些人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所谓富养也不过是物质的堆砌,在心理上却不能理解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物质上富养,心理上贫穷的教育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简单粗暴的放养式。想要什么东西,买!在物质上完完全全的满足孩子,但是孩子不听话了,揍一顿;闯祸了,揍一顿;考不好了,揍一顿……总之,我在你身上花这么多钱,你就得考个好分数。这么任性的父母,怎能教育出不任性的孩子。
第二种是用情感愧疚压死你,跟你摆事实讲道理,甚至飙泪苦情戏什么的。你看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辛苦的工作,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砸锅卖铁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上学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爸妈吗……巴拉巴拉一直说到你哭,说到你怀疑人生,说到你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个错误,觉得自己就是个金钱的化粪池,太万恶了。嗨!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给孩子这么大的心理负担好吗?
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很容易培养出叛逆、嚣张跋扈,自私、不懂感恩的孩子。另一部分脆弱点的,则内向,自卑,压抑久了,杀个人什么的,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孩子从还没开始出生,大人就想着怎么教育,但是父母就是生个娃就当父母了,也没有什么岗前培训,直接就上岗,这不合理呀!
揭短时刻:我和弟弟是典型的苦情教育的产物,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少听到父母的赞扬和认可,只有在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才会得到夸赞。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学校二年级,中午最后一节语文课,我是我班唯一一个背诵出当天学的课文的人,我心里特别高兴,放学后飞快的跑回家告诉妈妈,结果妈妈说了一句:那有什么好骄傲的!我内心顿时非常失落,原来自己引以为傲的成绩并没有什么,亏我还这么高兴。其实当时也只不过是想听到妈妈的一句表扬而已。是的,大人就是这么吝啬。从小到大,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们满意,内心的压力非常大,直到高三那年课业跟不上而一度想辍学。
妈妈不止一次向我和弟弟诉苦,我和弟弟听的痛哭流涕,也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但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对抗这份期待的压力了,成绩了了。
另外一件事情是源自老爸,不知道为什么,爸爸总是不能好好说话,态度非常差劲。小时候我特别害怕我爸让我帮他找什么东西,因为我第一眼没看到的时候,他就会很不耐烦的说在哪里哪里,然后因为害怕,心里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找不到,越找不到他就越生气。这段经历让我不敢主动参与活动,都是被动的等待,怕自己犯错误我,怕被别人注意,怕受批评。
真心的希望父母也能努力的学习,成长自己,去胜任这个角色。对孩子耐心一点,好好说话。
最后感悟:
孩子是生命中的天使,是最宝贵的礼物。父母也只是陪伴孩子长大,经由孩子来使自己的生命完整。孩子的到来本身就是天大的恩赐,请不要把共同陪伴、共同成长这件事看的那么功利,你不是投资人,孩子也不是产品,不要期待甚至强求回报。
家是温暖的港湾,也是禁锢自由的牢笼。在幼小时,家是守护成长的参天大树,是心中最温暖的依赖。当我们一天天长大,大到这个家固有的相处模式变得狭小时,家变成了牢笼。于是我们感到压抑,感到不自由,想远远的逃离,想流浪,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终于,在外面,我们开阔了眼界,见识到外面的精彩,阔大了心胸,增长了见识。当然,也遭遇了挫折,碰了壁,受了委屈,我们开始想念家中喷香的饭菜,暖热的土炕,父母的叮咛,那时家又是温暖的家了。
家给了我们温暖,也给了我们的伤害,甚至这些伤害让我一辈子跳不出那种固有的模式。所以我们必须去正视、去了解这个家庭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释然,不再受它控制。推荐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和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第二册,对了解我们的家庭,还有我们自身都非常的有帮助。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跳出家的桎梏,轻装上阵,剽悍成长,奔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