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群看到这样一个话题:
你觉得制定目标重要吗?
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我思考之后的结论居然是:
成长本身,也是一个大坑!
说实话,我对我个人在整个2016年成长速度打分8分,相比较2015年来说有了巨大进步(具体参见我上周的年回顾之我的2016年度回顾【1.0】)
但临近年末,自己时时心生莫名的焦虑。
我不禁反复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
我刚开始能想出的答案:
- 不够努力
- 很多方面都想学,但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 很多东西在学习的方法理念上存在问题
- 与大牛的差距依然甚远
上面所写出的这些答案,都对,也都不对。直到我上周查阅查阅易仁永澄老师在《如何制定年计划》中的一张图时方如梦初醒:
这里老师提到:
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一年之中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正确的。
其实这句话,今年从古典、李笑来等很多大牛那里都听过很多遍,在学习德鲁克的管理学中也反复查阅,甚至在对同事的培训中也反复提及。但,为什么对于自己,却没有迟迟被点醒呢?
我认为问题根源,是由于自己被无数个延伸意义的「当下」困住甚至迷惑住了:
- 当看到有「学习」平台时,认为自己应该积极充电,于是投入。(今年截止今天加入的收费平台9个)
- 当看到很多自己佩服的大牛推荐书目时,认为自己应该学习,于是购买。(今年截止今天购入书目142本)
- 当看到微信很多能力提升群有付费或者免费的技能分享时,看到自己有意向的就加入。(今年截止今天参加类如朝夕日历等各类微信技能提升群活动65个)
......
这样的生活节奏,相比较过去的我而言,确实充实了很多。在「注意力」投入层面,已经成功替换了过去的无所事事、微信朋友圈、游戏等等,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进步。但,为什么我还是觉得不满足?
因为,我在一年中相当长时间里面,因为不断陷入这样的「自我能力提升的注意力投入」,而无暇其他。殊不知,在我所「忽视」的范畴层面,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缺点失,也是上述这张图的顶端构成 —— 你的价值观及愿景是什么?
当看到药山在《5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文中讲到:
五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它在拷问的是你的愿景和角色范围,以及梦想转化成现实的能力。
对于价值观和愿景,我能对此问题作出清晰、明确、完整、自信的回答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回顾这一年来,我可以看到,我为了避免这种「否定」带来的自我焦虑,我采用了两个方法来转移、延缓它:
- 通过各个能力提升的注意力时间投入来试图变相逃避。
- 通过上述注意力投入带来的成长成就感而时不时陷入自得其乐的自我封闭循环中。
而事实上,该面对的,迟早要面对。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李笑来在《写作课》第一课中就提到了价值观的问题,我还专门做了读书笔记,马上翻开查阅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关于梳理价值观,用大白话来说,就这几个问题:
- 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 你认为什么对你是无所谓的,什么对你来说是大是大非的?
- 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有没有什么事情重要到如果没有它,你甚至活着都没劲了的地步?
—— 这就是你的价值观。对与错、重要与否。
价值观,对与错,重要与否。
反思我在2016年一整年的投入,如果按照这两个标准来审核自己,至多做到了「对与错」,但后者「重要与否」层面,还做得相当不够!
罗振宇在回复读者关于「得到」APP为什么采用付费策略的商业逻辑这个问题时提到:
所有的上升型产业都在抢夺用户的时间。所以,消费一个产品,支付的越来越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因此,为用户省时间,价值将越来越大。
从这个维度讲,实现自我成长,其实就是对价值的最大化利用。而第一步,不是对越来越多的精品资源、付费资源采取拥抱态度。而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在提升自我层面,究竟在哪些方向需要提升,建立在对方向「确认」的基础上,再把自己的专注力投入在确「确定」的平台,才能实现对「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正确的方向 + 正确的平台 = 自我成长的最稳固基础
回到文章的主题,确认目标的重要性,对于以「年」为单位的自我成长规划来讲,是必须、必要的。因为它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无论未来选择何种方式、何种渠道的自我提升,都要问自己:
这个选择同时符合你的「对与错、重要与否」这两大核心标准吗?
丧失这个前提,极有可能跌入我今年一整年的这个大坑中,且「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