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减肥,吃什么都非常克制。
花生每天不超过10粒,水果减半,晚餐的分量和婴儿差不多。嘴边像是安置了一个刁蛮苛刻的门卫大叔,谁进来都要盘问半天。
减肥是需要自律的。很多人整天喊着减不下来,其实除了少数存在生理问题的,基本都输在自律不够。他们天天动嘴皮子,就是不动脚步子。除了能减减苹果肌,体重要是能降下来才是怪事。
说到自律,这可不是简单的活计。很多人认为自律就是拼意志力。这话不能说错,但还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如果只拼意志力,那这个人就将在自律大赛中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了。
如果说意志力是强有力的警察,那么人心中那点不良欲望,就像一身蛮力、倔强反骨的匪徒。如果警察真的足够强大,倒是可以依靠绝对力量制服匪徒。但我们中的许多人常常并不拥有足够强大的“警察”,对“匪徒”的压制越紧,“匪徒”就越有可能在某个时点暴动。一旦挣脱了“警察”的管制,他们将变本加厉地变得放肆。所以,“强攻”往往不够,我们还需要“智取”。
道德经说,欲要取之,必先予之,反者道之动。对于自律,我们也不妨适当地“反着来。”欲要“律”之,必先“纵”之。也就是说,在确保大部分场合里“严格自律”的基础上,要时不时地给意志力“放个假”。对于减肥来说,就是在大部分时间严防死守的情况下,时不时地放纵一下食欲——费列罗巧克力、酱肘子、奶茶、榴莲,想吃什么都安排上。这么做看似掉链子摆烂,其实是以局部妥协成就整体坚持。关在心中的小兽,久不久要放出来溜达一下,释放一下它过剩的精力。否则,常年铁笼伺候,它不越狱则已,一旦爆发了跑出来,那就不是撒几泡尿或者啃几口沙发的问题,而是要把你的小窝掀个底朝天了。想想看,如果一个胖子兼吃货开始严格节食,一开始或许还能表现不错,但越往后就越处在崩溃的边缘。如果始终不给食欲一个恰当的出口,那么当体内的馋虫狂躁到一定程度,抓心挠肺的,总有一天他会缴械投降,把自助餐厅都吃破产。原本减下来的那半斤八两,也很快就会像失控的俄罗斯方块那样堆叠上去。我们要的是长期稳定的向好,而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偶尔的缴械恰是持久战的迂回——让欲望在预设的战壕里冲锋,总好过被它夜袭大本营。相反,如果容不得一丁点闪失,最终反而会在大局上落败。任何事都是如此。
减肥需要自律,戒掉下围棋的爱好也同样如此。围棋这种古老的东方游戏充满魔力,它被称为“野狐禅”,意指其像狐狸精一样魅惑人心,让人欲罢不能。对此,我算是颇有体会。虽说水平挺菜,但我时不时总会手痒,总想摆弄几下。然而,围棋又是耗时费脑的娱乐,容易挤压人的工作学习空间。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想把它戒掉。可惜的是,尝试了相当长时间,一直没能摆脱这“狐狸精”的纠缠。一开始我把下棋的频率压缩到每天一盘,接着是每周一、四、日各下一盘(正好对应斯诺克满分147,很好记),再后来则进一步压缩到每周只在周日下一盘,而对局的时间也由长对局向中对局、短对局过渡。不过,当我感觉胜利在望时,就总会在某一天忍不住破戒。一旦洪水决堤,水势就会如同猛兽般不可遏制。在这样的时候,一天下个七八盘甚至十几盘的,都不在话下。有时候,半夜睡不踏实,还要起床开了电脑杀上几盘。
好在我还挺有阅历,不会因此而轻易束手就擒。我觉得,要想养成某些习惯,或者戒除某些习惯,“温和坦然”和“循序渐进”是两个重要原则。这两个原则看起来道理简单,但可能很多人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因而也就不会充分去贯彻。
温和,就是手段不要太粗暴,最好是润物细无声、温水煮青蛙。人的本心就像一个执拗的瓜,如果去强扭,不但不甜,可能还会引发爆炸,糊你一脸瓜瓤。这瓜往往是吃软不吃硬的,要对它温柔一点,时不时地哄哄它:“乖啊,长圆一点。”而且,也不应对目标过于执着,而应坦然一些——“希望你长得圆,但没那么圆也没关系。”这样一来,就等于说是给这瓜营造了一个虽有一定制约或引导,但相对还算宽松的生长环境。身处其中,这瓜的逆反心理就不会太重,大概率不会违背你的意愿。对于下棋来说,就是不要过于用强地克制这种欲望。实在很想下的时候,去下就是,只要不是很过分就行。同时,也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今后这种棋瘾大作的状况,要稍微变少些,程度要稍微轻些。然后,对于围棋这项爱好,能完全戒掉最好,如果不能,将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次,比如一周只下一盘短对局,也是可以的。这种不那么刚性的心态,反而可能更容易更充分地达成目的。
“循序渐进”这个原则和“温和坦然”是相辅相成,或者说异曲同工的。慢慢来,一点一点来,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要期待一口吃成个胖子。(这话如果用在上边说的减肥这事上,得改改——不要期待一夜饿成个瘦子。)很多人自律不成功,败就败在心太急,胃口太大。本来就是个重度棋瘾患者,一上来就踌躇满志立flag——每个季度只下一盘棋。这样的操作一开始还好,但过不了多久大概率就要丢盔卸甲。我们的大脑大部分是水,但不代表它就可以像一团橡皮泥一样,任由主人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揉捏。神经是有可塑性,但这种塑造应是渐进的,而不能是跨越式的。心中的瓜需要哄,也需要骗,我们应该在这种哄哄骗骗之中让它听命于自己。在这样的战术下,这瓜会懵懵懂懂地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且,它还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操纵,它会觉得自己就该长成个圆瓜,不是长的,也不是扁的,一切都是基因决定的,它生来就是圆瓜。
“循序渐进”的另一层含义是,要意识到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也就是说,你的努力并不总能确保你持续处在进步之中。走三步退一步,甚至走三步退两步,都是常见的,正常的。就好比设想自己一点一点攀登珠穆朗玛峰,一点一点持续接近峰顶,最后就会顺理成章地把旗子插到最高处——这是实际发生概率最小的剧本。更可能的情形是,爬上去一段,又滑下来一点,再爬上去一段,又滑下来一点。我现在戒断围棋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好像总是在进展良好的阶段,冷不丁就会来一次不大不小的滑坡,给人感觉似乎是“路漫漫,何日到头兮?”其实,这都是正确道路上的标配状况。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产生疑虑,以为自己镇不住心中的“小兽”。要相信,只要持续保持攀登的动作,保持对顶峰的向往,每一次下滑其实都会积蓄更多的力量。滑下来,再上去,滑下来,再上去,每次失败的经验都促使自己下一次滑得少一些,持续下去,就有望登顶。路虽远,笃行而终至。很多大事情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达成。小小一个“狐狸精”(野狐禅),任它有百般妖媚,又岂能抵挡住我一次次的坚持?
这样说来,我们要很好地管理自身的心智,其实内里有很多文章要做。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实际上,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心理机制等都十分复杂和玄妙。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内心其实就像宇宙中的黑洞一样,远远不能被彻底洞悉。而心中的小兽不仅倔强反骨,而且脾气还让人摸不透。有一件事我就一直挺困惑——我发现我在参加追悼会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到最后总是情绪决堤,嚎啕大哭。按理说,遗体告别,心情不悲伤是不可能的,但我自认为这些亲友的去世,还不至于让我如此悲痛。最近一次,我进行了经验教训的总结,一进会场就告诉自己,要让眼泪在一开始就流一些,不要最后憋不住而破大防。事情一开始还是按照我的剧本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念悼词,大家默哀,我的眼泪不疾不徐往下淌,情绪得到恰当宣泄。可正当我以为这次可以平稳落地,却在来到逝者亲属面前时,眼泪不争气地奔涌而出。我再次哭成泪人,画风就像毕加索的变形抽象画。
类似这样的事情,总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充满困惑。如果选择做水面上的鸭子,让所有情绪如露珠滚落羽毛,自然活得轻盈。但要想真正掌控生命的舵向,就必须潜入意识深潭——哪怕水下是折射亿万自我的水晶宫,也要亲手触碰那些扭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