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衣锦还乡:机场扒飞机离开,回来时万人从欢呼

二战中,有这样一位将军,在城市沦陷后,在机场惊险的扒飞机离开,凭着个别心腹,在国外奔走创立流亡政府,再回来时万人欢呼,被后人评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他就是戴高乐,那座机场后来被改名为戴高乐机场。

这是口袋君百人百城系列的第二篇,戴高乐和维希小城。对中国人来说,戴高乐将军最让我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二战中坚持抵抗,以及后来突破英美国家对我国的封锁,首个和中国建交。

因为戴高乐将军带领的自由法国没有稳定的地点(后期盟军要求自由法国以北非为根据地,不过很快就打回本土了),所以,这篇百人百城便讲一讲国外流亡政府领导人和国内沦陷政府(维希)所在地的关系。

法国沦陷

流亡国外,建立流亡政府

成功登陆,凯旋归国

戴高乐主义

1940年6月22日,在抵抗德国轰炸42天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签署投降书,正式沦陷。根据协议,包括巴黎在内读法国北方领土被德国占领。

因此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小城维希,称为贝当/维希政府。新政府实行法西斯独裁,帮助希特勒逮捕犹太人。实际上,维希政府得到了很多法国人的支持,他们把支持纳粹主义看作保全法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手段。(从二战中人口死亡、城市的毁坏程度、战后的国际地位各方面因素来看,法国在二战中的牺牲简直不值一提)

贝当和希特勒

维希现在是阿列省管辖的一个镇。

紫色区域是维希法国控制范围


戴高乐当时是临时准将,刚被任命为国防和陆军部副部长,在法国正式宣布投降前的1940年6月18日下午,戴高乐将军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呼吁法国人民继续抗争。

就戴高乐当时的军衔和地位来看,确实籍籍无名,所以在这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戴高乐都在国外四处游走,寻求帮助,但是并不顺利,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十四万法国军队,只有3000人 选择加入戴高乐,其他人在解除武装后返回维希政权控制区。即便不认可维希政权的丘吉尔,一开始也不愿意搭理戴高乐。真的是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在奔走付出。

后来戴高乐在法属殖民地争取到了一些支持,到1940年8月底,除加蓬以外的整个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都宣誓效忠戴高乐,尽管这些地区位置偏远,但为盟军在北非的行动和自由法国军队的编练提供了帮助。

1941年9月,戴高乐组织建立“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简称自由法国。至此,自由法国获取了一些武装力量的支持。而且同年苏德开战后,苏联承认戴高乐政权。

自由法国旗帜



维希政府令人不齿,可是在程序上无懈可击,换句话说,自由法国在当时是不合法的。为了争取大国的支持,戴高乐强烈要求自由法国武装加入实战,1942年春,自由法国第1旅独立抵挡住了德国非洲军团对比尔哈凯姆的进攻,但是盟军为了寻求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选择与贝当政府合作,并安排戴高乐和贝当政府形成双头牵制的格局。

后期自由法国发展很快,1943年-1944年,自由法国参与盟军解放意大利战役时,已经有接近40万人的规模

1944年6月14日,戴高乐在诺曼底省的巴约登陆,宣布以此为自由法国的临时首都。8月19日,国内军在巴黎发动起义,戴高乐命令自由法国第2装甲师前往驰援;8月25日,德国守军投降。10月份,英美两国同意将1940年转移至加拿大、西北非和马提尼克的法国黄金储备交给临时政府,重建祖国有了最初的资本。

可笑的是,就在自由法国重归故土之际,维希当局领导人贝当、赖伐尔和布里农却跟随德军逃出了法国,在德国南部的锡格马林根建立了一个傀儡“流亡政府”。1945年4月22日,锡格马林根被自由法国第1装甲师攻占。

戴高乐将军有着朴素的爱国主义,他的所作所为,出发点都是为了法国,为了法国的伟大,为了法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戴高乐主义”就是用来形容他在爱国出发点下的外交政策,即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战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的控制的政策和主张。

戴高乐对共产党不抱好感,但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原因就是中国在未来大有可为,而那时,建交的举动会给子孙带来巨大的优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