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我和武老师有幸来到实验小学聆听余老师的讲座。两节课下来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在阅读设计,提问设计,各方面都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余老师讲的是两首古诗,都属于边塞诗,一首是王昌龄的《从军行》,另一首诗是卢纶的《塞下曲》。余老师从古诗的写作背景讲起,他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学生们兴致勃勃,专心致志。余老师和蔼可亲,讲起课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深受学生喜爱。如果说他的课是一场听觉盛宴,我觉得毫不为过。真的是这样,余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古诗中,让学生读完古诗开始自己去创编故事。再对他们进行语感熏陶,逐字逐句的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语言的美。最后才让孩子们去看字词的意思,整句的意思乃至翻译全诗,这时候相信孩子们在自己编完故事又给大家讲完故事后对古诗的印象就相当深刻了。这些余老师都设计的非常巧妙,不像我们一学到古诗就是让学生背,背完之后开始翻译,然后一首古诗就讲完了,而学生们根本感受不到诗中的意境,更体会不到作者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只是在自己的记忆里多背会了一首诗。
讲到《从军行》的时候,余老师又让孩子们来思考四句诗的内涵,给学生们分析了第一句,接下来的让学生们自己分析,“边塞的险恶环境,军营的(),战斗的(),将士的()……”孩子们都陷入了思考,他们能够在余老师的启发下自己去分析,去补充。就像他说的课堂上不要总是热热闹闹的,要有时间让学生思考,上课要真,要真让学生学到东西。接下来学生们各抒己见,余老师再给他们进行分析,指正,加深印象。他抛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这样一方面他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去阅读教材,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余老师的课讲的很美,很精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练笔,可以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还可以自己去感受文学之美。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