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让我们向冰山而去

今年还未入伏的时候,兰州已经热的不像兰州了,于是我背着电脑躲进了甘肃省图书馆,很庆幸我的这个决定,一来,可以在明亮的阅览室沉浸式码字(蹭空调),二来,这是一个关于在热得不像话的夏天遇见美好的契机(这感觉太美妙了,已词穷到拖更)。


封面

当我在甘图西区三楼的书架之间流连时,一本蓝色的精致小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在众多大部头中脱颖而出,异性尺寸,拿在手里很舒服,仿佛捧起了一整个冰山的清凉,这本书就是《向冰山而去》,书名、作者名和译者名在封面上飘荡着,就像冰山飘荡在海洋。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法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浪漫的代名词,我最近在多邻国学习法语,更加深了这个(刻板?)印象。

这是我近三年第一次读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的散文集作品,第二次读法国作家的作品(第一次是被中欧文学节安利的克里斯托夫·奥诺-迪-比奥的小说《潜》),上一次看的小说关于爱情,里面的情节不是很能理解,小说很好,爱情很浪漫,是我自己没有有关爱情的浪漫慧根,我自己写的小说也基本没有爱情相关的情节,也会在心里抗拒写言情。

《像冰山而去》不一样,打开之后,就进入了另一个位面世界,这个世界也很浪漫,与爱情无关,在这里,开启一场由意识流引导的想象力之旅,这趟旅程没有既定的日程节点,更没有固定的目的地,跟随着文字,让想象力带你去到任何地方,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阅读,会看见不同的风景,到达不同的远方,找到不同的专属‘纪念品’,时而仰望着浩瀚星空,时而瞳孔放大,看到未曾见过的世界。

这薄薄的一本书,我舍不得一下子读完,将近一个月,每天看一点,这一点就够奢侈了,这一点开了个头,更重要的是开始跟着这一点内容放空发呆,刷手机的时间留给发呆,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的暑假,一个人在家,画画、看书、写日记、发呆,做的最多的就是发呆,发呆的时候,心里很平静。

我和小时候的我并排坐在二楼的阳台上晒太阳、看星星、发呆,一楼庭院里的花香刚刚好,既不浓烈,也不寡淡,不会打扰我的发呆,这也算是芳香疗愈了吧,以至于后来数十年中,没有了庭院和阳台,发呆时还是会隐隐约约闻到熟悉的花香,我知道,这个时候,想象力登场了,任由想象力在意识流的海洋里飘荡。


即使读的再慢,也总有看完的时候,于是开始了第二遍阅读,欣喜的是,第二遍阅读,同样的文字,带我去了不同的地方,一丝清凉驱散了酷热难耐的烦躁,如果要我说一说这旅程的味道,那一定是大卫杜夫冷水男士,冷冽清新,既不浓烈,也不寡淡,和整个旅程相得益彰.

拖了将近一个礼拜,终于在凌晨沐浴后,吹着凉风,涂上大卫杜夫冷水男士,任由思绪纷飞,跟着意识流飘荡,直到太阳即将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天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