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期间,接待一位心急火燎的家长,孩子考了609分,目标是安徽大学的电气,或者新工科。
看似目标坚定,我说今年这个分数肯定上不了安徽大学的电气了,家长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怎么上不了?去年分才590,我家609呢,我说那是院校最低提档分,你要上新工科,测控仪器最低还607呢去年,你的位次换成去年,还不到607。
这位家长是个妈妈,估计直播和抖音看了不少,和我说今年扩招了,机会更大了等等一堆理由,为节约时间,我说你既然来问了,我就实话实说,609今年上不了安徽大学的电气或者新工科。
家长很不高兴,带着孩子气呼呼走了,还给我们的助理老师抛下一句话:“你们太求稳,干不大。”
志愿填报,既然以专业为导向,盯住专业了,那的确要稳,我往往为了追高为了不浪费分,还喜欢去做细活最后来锁定专业,很多填报机构是以二档院校为稳,看往年录取最高分,比我更能浪费。
其实,为什么说今年她609上不了安徽大学的电气,或者新工科,首先从分组上说,2024年安徽大学一共是分了3个专业组,包括中外合作,今年呢,安徽大学一共分了6个专业组,把优势专业拿出来单独分组,势必录取分更高,判定不可更搬去年数据。
录取结果出来后,那位家长很炫的和我们助理老师说:“我家录取了某985大学!”
这种心理,路人皆知,以为捡到了便宜,还说某某机构真厉害,一下子冲上了,看她朋友圈,是末端的一个985,农业经济中外合作录取了。
一心想要的电气呢?目标专一的新工科呢?还是图了个面子,上个中外合作,提高院校档次。
稍微懂些志愿填报的人都知道,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要锁定专业,45个志愿根本用不定,我每年都要为凑足45条志愿而发愁,如果家长不要专业,总学校,那是最好填报的,像这种609分,别说45,90个志愿我也给凑满了。
希望这位家长和同学,一切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