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一段时间,没事就来简书看看别人写的文章,和自己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也曾为了阅读量昧着思绪写了一些不知所云的大白话,后来还是慢慢回到了自己的心上,偶尔发发牢骚也是个好去处,看的人很少,也不会熟悉。
二十五岁的年纪,更喜欢含蓄的诗词类文艺点情绪。无法接受太直白的围绕某一中心点来来回回的反复,更无法接受主观意愿上的愤世嫉俗,很多事情就像是你不喜欢,可是总有人喜欢,就算你是对的,那也是相对的,所以太明确观点的强调,容易霍乱那些本就摇摆不定的人。更有甚者夸夸其谈自己是如何短期内学好英语挣到第一桶金什么的,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花费相应的时间和努力才会有成效,贵在坚持尔,而所谓的挣来的第一桶金,又岂是洋洋洒洒几千字就能概括的?很多不明确的观点和模糊的鼓励给读者传达的到底是正能量还是并不一定人人都适合的模模糊糊的矛盾?
大概文章所表达的想法不过是让他人学习自己的精神,而这种并不明确的表达又为什么非要大张旗鼓的无法真正描述的个人经验来传授呢?
我还是比较喜欢古人的诗词歌赋,有意境,靠个人悟性,并不是纯粹的个人表达,一千个读者,能有千种解答才是真正的高水平表达。
当然,简书的盛行说明还是被更多人认可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肯定在某些方面还是能触动自己或者能帮助到自己,锻炼写作能力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平台,我不批判,因为这毕竟对于群众的文化生活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圣人曰,吾日三省吾身。
所有的文章,无论好坏,一定都是经过个人思维推敲后酝酿而成,无疑不是一种很好的自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抽空看一看文字,本身已是一种超越。能提笔的人更是不可思议了,我倾佩那些思维严谨,语言犀利的大神,这样的人,一定是保持着经常翻阅的习惯的,有思想的人远比一副漂亮的皮囊更重要,虽然人人都爱好美好的事物,我也是,外貌协会者很多,但是长久的相处里,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能一直走下去的也一定是个人的内涵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