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找对象结婚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a:孩子在长春那?

b:嗯,在长春

a:有对象没呢?

b:没有

a:得抓紧处啊

b:就是啊,看人小纪(小纪是a的孩子)

这是两个同事间的简短对话,听见这种话就让人心生怒火,处个头啊,处不处关你啥事。

像a这样的人太讨厌了,谁也不傻,不知道找对象,需要你提醒。

打算介绍再问,不介绍也不用你说抓紧,不想找的你说也没用,遇不到的不是你说抓紧就能遇见的。

替别人瞎操心,还招人烦。

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像a这样的人并没有恶意,有的只是随便聊天找个话题,有的是出于关心而已。

即使是这样,仍然对这样的话题产生反感,那是单身者不愿提及的事。

为什么?

因为在心底里他们是自卑的。

自卑为什么到了恋爱的年纪没人喜欢我,为什么到了结婚的时候没有结婚对象,为什么找不到那个能和我共度一生的人?

难道我就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他们也怕,怕亲人的唠叨,怕朋友的劝说,怕陌生人的目光…

尽管社会的婚恋观较之过去有很大改变,但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思想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的。

因此,适龄的未婚者必然要面对很多压力。

相信也有很多人会想:我单身我快乐;我太过独立了,所以单着;现在是婚恋自由的时代,单身又如何…

不排除的确有人愿意主动单身,但这些说辞,总让人觉得是欺骗式的自我安慰,为单身找个借口罢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在这个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时代,应该有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

自己被问婚姻状况,自然父母也逃不过他人的盘问,开明的父母和他们说说就罢了,可能父母也不愿别人在他们面前提及子女的婚姻问题。

替儿女干着急的父母则会不断的在儿女面前唠叨,令自己的孩子听的不耐烦。

若能觅得良缘谁又不想呢?在面对现实时,总有些人遇不到心中的良人,如果两个人的生活不能让人比单身时过的更好,那在一起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为了繁衍下一代?为了长辈的期许?还是为了社会舆论?这些也确实给人不小的压力,但你会为了这些让自己过的不快乐吗?

世界上几十亿的人,可来自婚姻的幸福的人总觉得是少数人,多数也就不好不坏的过着,可能我的想法有些悲观。

在婚姻问题上,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若幸运,则可以在婚姻里少些难过和伤心,甚至更幸福。若将就,可能婚姻中少不了争吵和冷漠。

不能否认进入婚姻有他人无法体会的幸福,比如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为人父为人母,亲人间的相互爱护。

也有很多家庭关系需要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以及两个家庭的关系。

这些关系都会因一些生活的琐碎和各自不同的想法而产生摩擦和矛盾。

小的摩擦可以增进感情,但有些矛盾让相亲相爱的两个人或家庭对簿公堂,从此形同陌路。

婚姻很美好,同时婚姻也很复杂。如果两个人相互疼爱、理解和支持,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有了安慰和鼓励,如果两个人都只顾自己,那还不如一个人形单影只的过着舒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3.

对于大龄未婚人士,他们常常面对的是婚姻问题,“哎呀,该找对象结婚了,还等啥呀”“差不多就行,还挑啥呀”“得抓紧找对象了”…不知道这些话听了多少遍。

无奈的人就找个差不多的人嫁了或娶了,执拗的人则偏要我行我素,绝不妥协。

爱情对于大龄单身人士来说很奢侈,他们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单纯稚嫩,毫无顾忌的只想两个人在一起开心就好,这时候选择伴侣考虑的是未来,附加了很多物质条件甚至精神条件。

他们也渴望童话里的爱情,但更需要物质来支撑未来的生活。

现在的单身人士过于独立和要强,学历高,能力强,很多事一个人就能做到,又哪里需要另一个人的参与。

也有一些人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不愿将就低于自己的人也及不上强于自己的人。

这样的人,目前的现状强于过去又无法满足未来,如果现在不努力,那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就无法通过遇见心仪的人来实现。

所以,认真生活,充实自己,努力脱单,过上开挂的人生。

Fighti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想给妈妈一个拥抱 长大后很少陪伴你 常常在外各种忙碌 跑遍全国 却无一张车票是回家的 要跟妈妈讲声“对不起” 我...
    Angel李子汐阅读 432评论 17 24
  • 今天不想用6问格式做今天的总结。 今天面对两个尴尬至极的事,也是长久埋下的隐患!一,是我的股票投资,昨天刚刚套的信...
    雪狼K阅读 130评论 0 0
  • 原创文章,教师、家长经验实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妈妈在进步” 01. 平平妈妈因为单位的事,本来心情就不舒畅,再一听...
    妈妈在进步阅读 64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