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大中心城市的硬伤

第一,深圳面积太小

由于历史和行政的原因,深圳的城市面积连两千平方公里不到。

但是,“深圳奇迹”不会止步于此,深圳正在通过高效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高度繁荣。

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深圳前海湾中心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北京水资源短缺

北京作为北方第一大城市,有北方城市的通病,人均水资源量仅在一百立方米左右。早些年,北京的部分地区还限水呢。

南水北调,南水进京后,年人均水资源量提高到一百五十立方米左右,但仍远低于联合国认定的年人均水资源五百立方米的量。

主要原因:一是北京地处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秋季。二是北京人口超两千多万,工农业发达,社会经济发展与供水失调。

但北京正在通向未来科技城的路上,相比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太难!

第三,苏州没有民用机场

苏州可以说是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最牛的地级市,没有之一。

苏州在近几年的经济总量排名稳稳在前十,超过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它下辖的昆山市,更是连续二十年霸榜全国百强县市区经济之首。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原因,这样牛的苏州,竟然还没建设属于自己的民用机场。

因此苏州人去坐飞机,一般去上海的虹桥机场和无锡的硕放机场。不过长三角交通发达,高度同城化,苏州人坐飞机没有什么麻烦。

第四,广州市三级财政。财政收入既需要上缴中央,也需要上缴省里。

虽然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但是内部发展并不均衡,广州和深圳是全国一线大城市,也存在较多偏远落后的地区,比如梅州、江门和潮州。

广州是广东省里的老大哥,为了帮省里的小弟,无私奉献,出了大功劳。

三级财政体制有助于省财政进行再分配,支持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也有人说,三级财政会把广州经济拉垮。

第五,上海历史短

其实说上海历史短是相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都,如北京、西安、汴梁、沈阳等城市而言的。其历史说少也不算少。

上海在古代叫做松江府,长期处于经济相对落后、人口较少的状态,唯一有名的是古上海的纺织技术。而上海真正崛起:是在近代1843年上海开埠后成为通商口岸。

西方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上海的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第六,南京的硬伤是在省里存在感太低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六朝古都,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在近代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但是他却不像其他省份的省会城市一样,能辐射带动省里其他城市发展。省里有苏州、无锡、徐州这些兄弟争斗,省外有上海和杭州虎视眈眈。相比之下,南京有些逊色。

相反,南京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却和隔壁的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城市玩的你侬我侬的,被人调侃为安徽的省份是南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