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了解30个心理学效应

积极认知

当着外人的面不批评,这是破坏自尊

当孩子玩得时候,不打扰孩子,比如:喝水了、学习了,这是破坏专注力

吃手、触摸,我们会打手手,这是破坏好奇心

家长要系好孩子的第一粒扣子(家庭)

不忽视问题,寻找另一个积极有效的行为

良性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种子”

你怎么【总是】在玩手机,以偏概全,给孩子贴标签

不期待看见孩子的行为就模糊盖过,去表扬那个我们想看的行为。

谁都不想做错事,一张卷纸涂抹了几处黑,大人看不见其他做得好的地方,那很可怕!

偶尔犯错才是完美?孩子打碎了杯子:不要批评、责备,而夸孩子机灵,幸亏没有砸到你。

大人也会犯错,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不能用固化思维去看孩子,要用成长型的思维去看待孩子。

在家里要做到权力对等。父母不霸权,孩子不霸王,每个人都是一条腿。



积极情绪

坏情绪是有连环反应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或许大人也有情绪,身教也在言传。

平和、理性的处理事情。十几天不理孩子会换来孩子以后处理事情的冷漠态度。

耐心听员工的和不满,也就是它们的宣泄。

孩子有情绪,我是妈妈我倾听孩子。

交代好多、讲很多道理,把握好一个度,以孩子的需求,为关注点。渡有度方可渡。

适度留白,空间更大,不是孩子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知道。尊重孩子,让他有心理空间,学会止步。

不要再给自己找理由,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变成温柔的嘴,适时激励孩子。相信孩子会变好,相信孩子可以。



积极品质

蝉:暗无天日的在地下1到3年,然后悄悄爬上树梢,脱去黄色外衣,“知了……知了”雄性引来雌性,完成种族延续,然后无声死去。

人拼的不是运气,是毅力。不放弃的决心和勇气,父母教育孩子不是一次就完美,要厚积薄发。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孩子就是荷塘,坚持!再坚持!做好陪伴。

竹子:四年长了三厘米,在土里根长了数百米,它在扎根,而四天它就长了三米。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坚持不懈,不忘初心。竹子是空心的这,也说明了傲骨。什么是初心?最初的心愿是一个愿意看待万事万物都如初见的心念。

曾国藩:拙诚、勤勉、务实、自律。【舍得买书】

钱钟书:四年如一日【横扫清华图书馆】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没有好奇哪有联想?不要抹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自卑状态比较多,给孩子拥有的机会:陪孩子探究、陪孩子好奇、看到他的努力、让他拥有自我效能感。



积极行为

把内部动力变成外部动力。

一个老人退休回家,家门口一群孩子每天很吵。他想办法用钱奖励吵这件事,到最后不奖励,孩子们不来了。

家里孩子激发内在动力而不是外部动力【钱和手机】。

买了个鸟笼,没有鸟→就得买鸟→就得买鸟食……

看到促销买了条裤子→没有衣服配→鞋子也不配→包包也得买……

是不是给孩子一个鸟笼,就把孩子给禁锢了呢?

父母是不是依照固有的方法和思路给孩子安排了路?

行为之前要先思考。改变认知不做追随者。

有两块手表往往不知道几点了。

每个人不能有两种行为准则。在家父母立场统一、言行一致、规则统一。

不要问“你是喜欢妈妈,还是喜欢爸爸?你是像妈妈还是像爸爸?”

优秀的孩子是一样的。



积极关系

南风和北风比谁先脱下人们的衣服。

对孩子:平和、坚定就像南风;严厉、苛刻就像北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南风。

冬天麦盖三尺雪,来年枕着馒头睡。正确看待孩子有一段时间不进步,允许孩子换一种方式成长。

鱼缸里的鱼是长不成大鱼的。给孩子空间。

往往孩子有能力,而大人不放心、不放手。

刺猬:保持距离相互取暖。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距离。

人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所以允许孩子有时间来调整。

做到“亲密有间”。

将批评夹在赞美中。人人都喜欢,也更适用。



积极建设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

目之所及能看到什么,孩子就会有什么,就会做什么?

希望孩子看书,我们能做什么?

希望孩子爱音乐,我们能做什么?

……

积极暗示,在心里你认为他行,他肯定行。

鼓励式教育,孩子的成功来自:信任、期待、爱,其实就是父母。

“我一定要遵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不同阶段的身份定位和陪伴。”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都听过,在这里是说给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就因为太唠叨,导致让孩子厌恶。

不要用老尺子去量孩子,提升父母的眼界,父母拥有危机意识,孩子才会有。

从细节抓起,每天学习一点点实时反馈孩子,觉察自己。

一次遇见终生遇见。



【破窗效应】【晕轮效应】【出丑效应】
【木桶效应】【多腿凳效应】【踢猫效应】
【霍桑效应】【超限效应】【空白效应】
【亨利效应】【金蝉效应】【荷花效应】
【竹子效应】【狼性效应】【马太效应】
【德西效应】【鸟笼效应】【毛毛虫效应】
【手表效应】【马蝇效应】【南风效应】
【停滞效应】【鱼缸效应】【刺猬效应】
【肥皂水效应】【泡菜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
【酒与污水效应】【青蛙效应】【蝴蝶效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