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看了哪些“IP电视剧”?
看电视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打发了空闲时间,也多了和别人谈资的话题。它也反映了一种文化,是一种基于群众和文学之间的文化权衡。所以,电视、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娱乐,还有更多的思考。
今年,在看电视剧的我,不仅也会关注着颜值和剧情,还在思考电视剧之外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关于电视剧本的来源,比如是编剧还是改编。
回顾今年的国产电视剧和电影,数量层出不穷,但始终逃不出“IP”的影子,比如《云之凡》《秦时明月》《幻城》《青云志》的“IP+鲜肉+玄幻”的电视剧模式,还有《微微一笑很倾城》《最好的我们》《翻译官》的“IP+偶像+青春”的模式,还是《芈月传》《锦绣未央》的“IP+大制作+古装年代”的模式,都是IP转化的输出。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电视和电影行业几乎已经被“IP”包围。当然,你也许已经看到过许多次“IP”这个词的出现了。
那么,“IP”究竟是什么?
“IP”是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财产)所有权”。从商业和资本的角度,它的内涵已经有了无限的外延,“IP”被已引申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也就是说,“IP”可以是漫画作品、文学作品、原创短片,甚至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好的IP极具商业价值,它可以后续衍生为电影、电视、游戏、音乐、动漫、文学、周边创意等等娱乐产品。
所谓的IP变现,其实就是形成一套产业链,最大程度地挖掘IP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当一个IP在一个领域崛起,那么,它可能会被衍生到其他领域,从一个单独的IP发展成一个IP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品牌效应。最受欢迎的“IP”转化是将网络小说转化成电视剧、电影和网剧的输出。
上面所说的这些电视剧,他们本都是网络文学的流行小说,因为在网络上具有超高的人气和点击率,从而被转化成电视剧和电影,实现IP转换的价值。比如,《滚蛋吧!肿瘤君》由热门漫画IP转化成电影,《同桌的你》从流行金曲IP能转化成电影,《十万个冷笑话》走的是人气漫画到动画再到电影的路径,《芈月传》《锦绣未央》等都是从热门小说转化成电视剧。
可以看出,2016年,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和网络剧,都已经成为“IP”的转化基地。当我们看着一部部电视和电影都源于我们曾经点击过的网络小说时,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你看的剧为什么总是网络小说的改编?
我现在有了一习惯,当我看到一部电视剧或是电影的出现时,我总是不自禁地去搜索这是不是来源于网络文学?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到电视剧基本都来源于那些热门的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
记得从《失恋三十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步步惊心》等从网络小说转化成电视剧或电影,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整个影视行业便将选材的视野转变到网络小说之中。
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一般包括电影、电视和网络剧三种形式。比如《匆匆那年》网剧和大电影的制作,《何以笙箫默》从小说转化成电视剧和电影,《鬼吹灯》系列也是实现了多重渠道的IP价值转化。可以说,IP热潮,让网络小说迎来了价值高潮。
几乎整个影视行业都在寻找适合改编的网络小说,有的影视公司已经购买了大量的版权。他们将版权握在手里,就像是握有一种资本。
而这种热潮带来的是,网络小说版权费的不断飙升,从以前的六位数直接上升到七位数之多。同时,这种趋之若鹜的选择万罗小说的IP转化,带来的不一定就是价值的转化。
现实是,其实网络小说的转化率并不高。
盲目的采购已经不适宜当前的环境,囤积IP是也变成了不明智的选择。比起眼花乱坠的网络小说的改编,被囤积的网络小说数不胜数。很多影视公司顺应网络小说改变的热潮,大量购买了网络小说的版权,但出于各种原因,并未能够拍摄成电视剧或电影,真正的影视转化率却很低。或者说拍好了,却出于各种原因没有播出来。
比如,前段时间热播的《遇见王沥川》,是一部三年前拍摄的作品。那时是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部小说。我依然记得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在操场散步的时候,总是跟我眉飞色舞地讲着小说剧情,并对已经拍摄好的电视剧十分期待,然而这份期待保持了三年。小说被影视公司买了版权,拍了电视剧,但因为请的不是大牌明星,没什么吸引力,所以没有电视台购买。直到今年,这部电视剧才播出,并且反响很好。
后来,我问我那个好朋友,看到“王沥川”的出现,开心吗?她说,“这部剧拍得挺好,但我已经没有那时的热情了,这么多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我已经对网络小说失去了热情。因为更多的小说的二次转化,仿佛是扼杀了读者对网络文学的幻想。”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不去原创剧本呢?
所以,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总是选择网络小说,而不是选择去原创剧本?
著名编剧六六曾对媒体表示,现在IP剧大行其道,正是说明了当前好剧本的过度匮乏。“因为影视行业中的题材都被拍尽了,所以只能借助网络寻找 ‘脑洞大开’的故事,但最终能否成功无法预见。 ”于是出现了整个影视行业都在寻找适合改编的网络小说的现象,而不是去寻找编剧去创作剧本。
如果拿一部热门的网络小说和一部好的原创剧本来竞争,投资方显然对网络小说的IP改编有更大的倾向性,原因在于:网络小说在被改编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人气和群众基础,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所以风险会小点,而风险小、市场大正是影视行业投资和出品最为看中的因素。这正如《花千骨》《甄嬛传》在热播之前就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热度一样,品牌和效应已经产生了,风险自然会小,收益会大。
但是,对于IP热的盲目追逐和过度炒作,显然已经伤害到中国的原创编剧,挤占了原创编剧的空间。这些网络小说被购买版权之后,制作公司还会聘请专业的编剧对此进行二次创作。改编和原创,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多数中国编剧的原创时间被改编占据了,他们没时间去原创,静不下心来去原创。
影视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原创,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消费网络文学。我们应该保持着原创的热情,给影视行业带来新的热情。我们更应该去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原创作品和原创编剧,毕竟这个行业,就是为了创作而生。
尽管未来的几年,IP的热潮不会退却,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原创剧本以及原创影视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