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阴沉,给大上海刷上了一层灰色。无风的日子,散不尽的霾;北风吹过,洗净的不是天空,是那人间仅有的温度。
户外活动越来越少,闲暇时泡书店和咖啡馆,不是为了情怀,仅仅因为它们暖和又安静。
阿昆突然微信我:明天到上海。这留言的风格,很阿昆,一种高冷感。我想起四姑娘山遇到的那个短发大眼小个子女孩,混迹在男人堆里,不起眼,却倔强的可爱。相处了短短几天,我们已半年不曾联系 。生命中的过客而已,也许微信朋友圈都在默默看着,不点赞不回复。
所以,对阿昆这五个字的留言,我竟然无言以对。我不热情,不主动给同学朋友做接待站;我也不会无理,如果他乡有故人来访,通知了我,定然会照顾周全。但阿昆这个留言是什么意思?
“阿昆你好!”我用了一个非常刻板的开头语。
她许久不回话。这个莫名其妙的家伙。
再收到信息已是几小时后。“洲洲,不好意思,我刚刚下飞机,现在在南京。”
“哦,没关系。你出差吗?”
“我报了个培训班。提前来了两天。上飞机前一冲动想去看看你。”
“遵从自己的内心,嘿嘿。”我竟然有点感动,阿昆她是专程来看我的,看我这个短暂相交的人。
“明天周六,我早上高铁过来。”
“好,我去虹桥接你。”
第二日,见到阿昆,一眼就认出了她。穿厚厚的短款羽绒服,背一个简单的小包。似乎南方人更怕冷。她对我略微有点腼腆地笑,张了张双臂,似乎准备拥抱,又不知所措地放下。唉,这也是个表面直爽内心淡漠的女人。
作为主人,我总不能任由相识之初的尴尬延续。想当时,我俩拼一间房,都不开口说话,却在微信群里聊天。陌生又寂静的夜晚,借着啤酒谈谈心,还因为观念不同争执几句。而她进了山里,露营在星光下,又豁然开朗跟我道歉。之后,我们一起乘坐几十个小时的卧铺,从阿坝到海口。
一起数过星星,一起看过沿途风景。我主动走上前给了阿昆一个拥抱:“好久不见!”我们相视一笑。
号称非资深驴友的阿昆,上过山下过洋,却第一次来上海,专程看望我。她周一一早要上课,在这里也只能呆两天一夜。征求她的意见后,我们决定随意逛逛,晚上住我家。
豫园,老城隍庙,上海老街,南京路,夜晚的外滩,东方明珠……都市繁华与自然风光各有千秋。我带阿昆去自己最爱的书店,坐最有情调的咖啡馆,吃地道的上海小吃。其实,好多路线,我并不熟,借着手机地图随意游荡,很轻松。
晚饭回到我家附近解决。我们为了纪念初识地,决定吃川味火锅。两个不太能吃辣的人,硬是看着半边红油锅底,在寒冷的冬季吃出热火朝天。
阿昆很惊讶我一个人生活。她虽然知道我没有男朋友,却也没想到连家人都分散各处。我不想解释,她也不多问。小屋的寒意,让我们发抖。冬天的江南最是难熬,室内室外同样在几摄氏度徘徊。我把空调、电暖器一并开起来,才慢慢感到舒适。
我拿出茶具泡茶,体贴地让阿昆在足浴盆里泡脚,缓解步行一整天的疲惫。我们聊着旅行,工作,坊间娱乐八卦,似乎都在回避半年前我们一起说起的“我失恋了”那个梗。
夜色渐浓郁。我问阿昆想不想睡觉。她一阵沉默后,看着窗外,小声地说:“上海看不到星星。”盯着这个越夜越伤感的女子,我似乎懂她的心思。我傻笑:是因为不够黑,还是因为离天空不够近?
“我们喜欢想太多。现实就是云太厚,空气太污浊。同样,两个人之间如果不够清明,站在面前也看不到。”阿昆喃喃自语。“洲洲,你想嫁一个怎样的人?”
我尴尬地笑:“嫁人没想过呢!另一半在哪里都没找到,我嫁谁啊?”
“怎么可能?应该很多男生追你吧?难道你一个也看不上?”
“这么说我也觉得奇怪。我与前男友在一起时,感觉老是因为其他男人吵架。他小心眼,觉得很多人对我好想追我,而我却不直接拒绝,还会对别人暧昧,给人希望。可是我自己一点也没觉得与人相处有什么问题,只是因为他的吹毛求疵而心累。”
“大概他是男人,又特别关注你,才更看得清其他男人的试探。如果大度点,好好沟通,根本用不着生气。错就错在他没有站在你的角度替你着想,反而把你推远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看其他人的故事都很通透,轮到自己就拿不起放不下了。阿昆又说:“你现在单身了,肯定会有更多男人在试探你的喜好。不是每个人都会大胆追求的,慢慢靠近让你发现,你有回应他们再进攻,否则全身而退保全自己。都是套路,套路!”
我们不自觉地越聊越像午夜节目的情感专家。
我说:“我是个不切实际的人,感觉似乎重于现实。在物质生活或社会关系处于某种平衡时,我常常不想考虑它们对二人世界的影响,我要的只是他理解我对我好。”
“切,这是最基本的恋爱的必要条件,被你一说,好像很难实现一样。”
我沉思良久。是啊,我到底要什么?感觉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以及被爱的判断。在冬日,若是有个温暖的怀抱,让我感到舒适且放松,是不是就可以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