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以前,读书人有个公认的目标,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简单理解就是心怀天下百姓,敢于承担历史责任,要做万事功业,能在历史留名。
舒适的生活多会让一个人丧失斗志,如果做不到自律,反求诸己,最终会走向随波逐流,不求上进,也就是躺平的状态。在当前社会,我们在手机上就能看尽天下美景,美食,和美事,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天下大事,人人都能进入审批奏章的幻境,好像我与天下如此之近!但这是真实的吗?手机里的美好对比现实的处境,往往让人产生多种人格,多在焦虑和喜怒无常中不知不觉地慢慢老去。
读书人那种十年寒窗苦读的精神还有吗?那种十年磨一剑的功夫还有吗?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狠劲还有吗?那种闻鸡起舞的勤奋还有吗?那种映雪囊萤的点子还有吗?这样的人现在还有吗?我想肯定是有的,只是我见得比较少了,当然也可能是我眼睛不好,看不见了而已。但这个时代是幸福的,翻身的机会多了,学习的渠道多了,大部分人的思想丰富了,但人的私欲同样也增加了!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也就没有了统一的追求标准,或是明确的方向。老子说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以他提倡要去甚去奢去泰!
读书其实是有目的的,是需要追求功利的,是需要一朝金榜题名,骑高头大马游街的,是需要扬名立万,供大家学习和膜拜的,只有追求奔跑,才能绝学无忧。绝学无忧是要去学,去尽最大努力,做到极致的追求,方能无忧。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不是要从一开始就舍弃,这是要在追求的境界上,再次升华。当前社会的一些提倡方向也是如此,为天地立心就是让人民有信仰,为生民立命就是让民族有希望,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国家的力量。以前说学而优则仕,那是前仆后继,舍己为国。现在是学而优则商,一些聪明人变成了合法的奸商,他们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为所欲为,他们如果真为自己的员工考虑还好,但如果只是利用自己的聪明,只为自己谋福利图享受,那么这种聪明人对社会来说就没啥用处了!俗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只有平等、自由、尊重、以及博爱方能长久。
读书人需要有功利心,但读书的目的不是经商赚钱,是要心怀天下,前不负古人,后对得起来者!至少不能变为没有人情味的吸血鬼。这种功利心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是我掌握了多少金银财富,而是要看,你给家人带来了什么,你给亲戚朋友带来了什么,你给国家带来了什么,你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就是要像老子说的那样,要学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功利心可能是必经之路,至于有些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一直相信有那么些人,他们是我的偶像,他们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