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6点半准时坐在电脑前,认认真真地收看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课程,看完一遍后,不过瘾,又看了第二遍。犹如读一本好书一样,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次的观课亦如此。
上面的图片是吴虹校长给我们备课安排的大致框架。
曾记得吴校长说,围绕《我是小学生》来备一节给南疆孩子上课的展示课,时间十五分钟,内容不做具体要求,可自行安排。当时的我,就很是发愁,不知该具体抓那个点。可如今观摩了其他七位老师的课后,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才发现,有时候,其实是自己桎梏了自己的思维。
就像中山市的周丽老师,她围绕“我是中国人”,对孩子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并带领孩子们通过图片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开学第一课,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渗透。这就是一种思路。先入为主,热爱祖国从此会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
濮阳黄彬王夙利老师,开课初,就注意培养孩子们爱惜书本的习惯。这一点就做的特别好,因为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与书本为伴的。王老师在课件的准备中,也比较细致,能结合南疆孩子的情况,把一些具体内容出示到课件上,最后又别出心裁,以《小明明上学记》的故事结尾,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会思考。
三门峡的马娟老师的课程虽然没有声音,但从画面认真分析,可以看出她对孩子进行的是入学教育,她结合一首儿歌,对写字的握笔姿势进行了引导,为孩子们能写一手好字打下了基础。
鲁月老师以《上学歌》为契机,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一并进行入学教育,让孩子们明白上学要做好自己的事。
山东日照的宋时梅老师以《上学歌》导入新课,又以《上学歌》结束本课,让课堂做到首尾呼应,相信这首《上学歌》定会从此伴随孩子整个小学阶段。同时,她还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河北清河的孟晨曦老师更是能紧扣小孩子的心理,结合孩子喜欢的闯关游戏,一步步推动课堂,让孩子在闯关胜利的喜悦中完成内容的渗透。减少了入学教育的枯燥性,单一性。
河南三门峡的吴丽娟老师,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引入新课,让孩子明白,和别人第一次见面,要先自我介绍。同时,通过儿歌《找朋友》,让孩子们边唱边跳,这一环节设计,既适合一年级孩子特点,又激发孩子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南疆一年级的语文课究竟该怎样备,怎样上,几位老师的展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无定法。面对年龄小,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有限的一年级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们找好切入点,抓住重点,做好铺设,用好教法,让孩子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那才是至关重要,也才是评判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处。
看来,今后,不仅仅是自己独自多研课,更要多多观看一些相同的课程,多和伙伴进行课程研讨,从而打开思路。不仅仅如此,还要多和南疆教师交流,了解孩子实际学情。只有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课堂上直击要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过头来,再对比自己的课程,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失误,初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班究竟识字有多少,自己是模糊的。那么,在儿歌的植入环节里,却只带读一遍,孩子又怎么能读下来,这还是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
今天的课程互听,让我们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更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当这些思考进入深层次的时候,才是我们进步的见证。如今,我的思考还仅只是停留在表层,我会继续努力,往深层次的思考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