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救命!被一身班味的人熏吐》文章进行八大问的思考
前因后果——
前:文中讲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读者的价值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这篇文章的?
文中讲的是当代打工人从踌躇满志的渴望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到发现最后不过也是沦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同时还浑身充满了疲惫的的状态。
作者以新词“班味”的定义来引出这篇文章。
班味:形容上班人身上独有的疲惫气质,不管你多么开朗阳光,一旦开始上班,班味就散发出来了,挥之不去。
因: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给出了什么解决方法,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个方法能起作用?有没有提到其有效的背后机理?
文中提到,班味怎么来的?冰美式的苦味、领导画的饼味儿、同事甩的锅味以及听说有人休假去旅游的酸味。我们可以理解为,职场文化与个人多元文化产生的冲突,但为了利益,个人文化只能选择被职场文化同化以求生存,最后沾染了一身“班味儿”。
给出两个方法
1、除了上班,绝对不要靠近公司方圆五公里范围内,最好连地铁的通勤路线都躲开。
提出这个方法是因为普鲁斯特效应告诉我们,气味是记忆的时光机,闻到熟悉的味道会把人待会到与之相关的记忆。因此避开能让你想起工作的通勤路线,可能是可以避开回忆起工作种种的方法之一。
2、上班时穿的衣服,休息时绝对不会穿。
以一种形式和上班的”你“,进行一种状态的分离。
后: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你会收获什么?
既能用更好的心态面对”不得不去“的工作,又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让自己的精神适时的放松。
果: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不做改变,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上班这件事,大部分人无法逃脱,而认为上班带着”班味儿“,只会让我们既花了时间去工作但又不认可这个过程,陷入内耗。那么这种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很有可能会让一个成年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适用边界——
适:文中提到的工具方法,有没有不同的声音,其他方法?有没有不这么做也成功的实例?
摆脱班味儿的其他办法,就是首先要思考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可否成为你的工作,如果你每天出门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班味儿可能就变成了梦想的甜味儿。
不这么做也能摆脱班味儿的方法是有的,比如我的朋友放弃原来让她感到折磨的工作,最后自主创业,自己说了算的时候,班味就变成了奋斗的味。
用:要做到这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要做到去班味,可以从被动和主动两个反面来思考。
文中提到的方法,我认为过于被动,就是假设我无法摆脱这个让我厌恶的工作的时候,我不想被同化,同时我想拥有一点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我就避开地铁,不穿上班的衣服。这都是逃避的方法。要做到很简单。
来说说积极的方法,上面有提到,如果你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那么即使从A工作换到B工作,你也不过是从这样的班味,变为那样的班味,治标不治本。所以主动出击的方法,不是一味的逃避班味,而是停下来思考一下,我想要的是什么?
边:有没有类似的工具和方法?
有啊。
盖洛普优势分析,可以帮助成年人找到自己的擅长方向,可以作为找到自己热爱事业的参考。
个人成长培训,我虽然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培训,但是这样的培训就是帮助学员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界: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类似的,和文中的工具或方法相比,应用界线在哪里?他们的差别是什么?
文中提到的两个方法,用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打工人,那么这两个方法可以很好的帮我们缓解被班味”腌入味“的情况。
而我提到的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适用于真的可以放弃现阶段的工作,并给自己一些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下,并且有”资本“重新选择重新开始的人。
差别就在于,能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