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拿出作业,一脸的不情愿,刚做了一道题,就又起身去取草稿纸。草稿纸取来没几分钟,又去喝水、上厕所。半个钟头就能搞定的作业,一个钟头了仍然在蜗牛爬。我在旁边故作平静地看着,内心早就怒气升腾,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理智告诉我:不能,不能,一定要压住。
小姑娘其实是个特讨人爱的孩子,如果没有作业、不论学习,俺娘俩是超好的关系。她越来越粘着我,几乎寸步不离。我离开一会儿,她都会以为我丢下她不管她了。可就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俺娘俩立马关系紧张,就差把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了。先是恼怒,一会儿就开始扔东西,然后大叫。我已经不能用惯常的方法来使她安静认真地做作业,想想一定是我哪里出了问题。孩子的问题是小问题,我的问题才是大问题!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到安安小时候,十五分钟的回家路程要用上一个小时十分钟,连续几天都是如此。她便暗中跟随,并亲眼目睹了孩子是如何把时间浪费掉的。她瞥见了孩子们一路走,一路玩:不住地翻墙、与铁门内的狼狗嘻闹、趴在地上研究蚂蚁,当同行的小伙伴只留下安安一个人的时候,他钻进了废弃的工厂,在废品堆里找寻起了宝贝,之后他还与树上的松鼠对视了一阵。弄清了原委的母亲,并没有粗暴地责骂与简单地命令,她只是从此放下了那颗担忧的心,任由孩子慢慢地回家。
而我,怎么就做不到让孩子慢慢地成长呢?总想让孩子跑着追上别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大凡需要展示的东西,我都想让她用尽全力,而这种全力我以为毫不费力,在她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不耐烦。多次的否定,换来的必是信心的丧失。今天,她写下了“丧失信心”四个字,对我算是敲响了警钟。
错误的想法必然带来不合理的行为。假期本来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候,作业可以悠着来完成。可因为要有一段不能做作业的日子(回奶奶姥姥家和出外旅行),所以我总让她提早完成,这对于满心想玩的她来说,无疑是加重了负担。她不去想那些可以不做作业的日子,她只想着每天要多做那么几页。所以每一次超出计划,她都会烦,都会极不情愿地抗议。
她想玩芭比娃娃,她想看玩具视频,她想找小朋友们玩,她还想去游乐场,……她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我每天却只让她做作业。一个未满八周岁的孩子,她怎么可以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前几天,我家前面的幼儿园开毕业典礼,她兴奋地一大早就去看了,还说想进幼儿园玩。那个时候,我无法把她认同为一个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她的童心依在、童趣仍浓!
心理大师武志红说“很多父母看不到孩子”“太渴望‘好’,会导致对‘坏’的执着”。我在想,孩子做作业时的一系列表现,不正是由于我没有看到孩子且太渴望她“好”?父母的焦虑与急躁会严重影响到孩子,但父母却浑然不觉。我们总想把孩子塑造成我们希望的样子,却忽略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倘若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放下焦虑与急躁,孩子就会长成她本该长成的样子。
大姑娘的闺蜜同学(超级学霸)曾在我家小住,亲历了我和小姑娘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不愉快。她给我讲了她姐姐的故事:一个小学时常因做作业而气得父母晚上十二点还要大打出手的孩子,小考、中考乃至高考一路失利,高三复读了一年才考了个不错的大学,大学里猛然惊醒,发奋图强,今年顺利考中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
佳姑娘对我说:“阿姨,您生气的时候就想想我姐姐逆袭的例子,不要着急,没事的,会好起来的。”是啊,是我太着急了。世上花儿千万朵,花期各不同,我怎么可以要求腊梅开放在夏天呢?
孩子,从今以后,妈妈要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