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们周边卓越、优秀的人,都被冠以“天才”的美名,天才在我们心中的定位就是天生的,做什么事情,不需要多么的努力,就可以先人一步,取得骄人的成绩,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事实就是: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才的,所谓的天才,不过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不过跟普通人的区别是:他们经过刻苦的奋斗和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最终取得了别人眼中,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成就了天才的美名;其实天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别人都说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没有天才的毅力,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我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无法做到的这一切,归咎于天才的一种说法!
格兰德维尔说过: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经过不下于10000小时的锤炼,才能从平凡成为卓越。
而《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中,作者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更是颠覆了人们对天才的定义,书中更是用大量的实践和案例,证明了天才的来源,都是刻意练习、针对性训练之后的结果,事实证明,如果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人人都能成为天才。
音乐天才莫扎特
1763年,年仅7岁的莫扎特,计划环欧洲旅行演出,也正是因为这次演出,铸就了莫扎特传奇的开端;那时的莫扎特,身体勉强能看到大键琴顶部,如此小的孩子,竟然用演奏小提琴以及各种键盘乐趣的技能,深深的征服家乡萨尔兹堡的观众,并且在观众的心里,刻上了天才的字眼,并且伴随了莫扎特一生。
后来研究人员调查后发现,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却没有达到自己渴望中的成就,于是把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起先从莫扎特的姐姐玛利亚.安娜开始培养,同时代的人称姐姐为钢琴演奏家、大键琴演奏家和职业音乐家。因为有着培养莫扎特姐姐的经验和基础,在莫扎特很少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全职教导莫扎特,和培养莫扎特姐姐相比,不管从强度,还有时间方面更是倾注了更大的心血。
如果莫扎特不是如此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成长,或者说没有足够多的接触音乐,肯定是培养不出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的!
由此可见,天才是训练的产物,当我们在特定的环境当中,训练特定的才能,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培养出天才来,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更是很好的为我们阐述了环境的重要性。
不管是我们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还是国外音乐天才莫扎特,也都很好的向我们证明了:天才,是需要有目的的练习和训练,才可能达到一个别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当然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所有的杰出人物,都离不开有目的地练习,而且是大量有目的地练习,其中有4个特点:
1:有目的地练习,必须有明确的定义,还有特定的目标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有了明确定义和特定目标,会比漫无目的地练习要有效的多,我们也没有必要制定长远目标,因为这样没有任何意义,而是制定极具针对性的短期目标,完成之后,再去制定下一个,就跟电影《夺冠》当中的郎平一样,教练刚开始不是教她接球,而是从体能开始练习,然后到接球,把每一个动作都练在肌肉当中的记忆,也就是下意识,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千百万次、上一次不断重复的训练。
2:有目的地练习,而且是专注的练习
当我们有了目标之后,一开始就必须专注于自己的任务,而不是三心二意,或者半途而废,当我们专注练习的时候,注意力也就会更加集中,才可以对自己的专注有所感受,就跟电影里《夺冠》的女排姑娘一样,墙上面的每一个印记,都是女排姑娘们一个一个凿出来的,不是一次凿出来的,而是一次次重复着,专注于目标的产物。
3:有目的地练习,包含反馈
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当中,会遇到过这样的好心人,会劝导我们:你不要光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看,路走的对不对;有目的地练习,我们还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到底怎么错了,错在哪里,怎么去改正,这些都需要反馈,才能更好的前行。
4:有目的地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不管是提升自己还是培养孩子,有目的地练习,就必须走出舒适区,温床是滋养一切借口的根源,人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进步,不然永远会在原地踏步不前,《夺冠》里的女排姑娘,没有一个是呆在舒适区拿到冠军的,她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浑身的伤痛前进,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传扬女排精神的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