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瓶颈?

瓶颈在哪里?

1、 热闹的早晨


“晗,你起来了吗?要迟到了,快点起来,我们要出发了……”


“电梯来了,还不快出来……”


“哎呀,我的眼镜不见了,有谁看见了吗?……”


“咦,我的手机呢,快帮我拨个电话……”


“来了,来了,稍等一会,我还要两分钟……”


一阵阵的催促声,劈哩叭啦,稀里哗啦的,那真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终于,在八点十五分钟,全部的人员都塞进了车里,大家长舒了一口气,车子发动,向公司开去。

这就是以前每天在我家里上演的一幕情景剧——《热闹的早晨》。


2、  谁是瓶颈?

在车上,大家是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说,都怪你,要不是你,我早就弄好了,你怎么怎么啦,我又怎么怎么啦……


“谁是瓶颈?”“我们要怎么解决呢”


学了TOC瓶颈理论的我们,开始讨论起来了。


那么什么是瓶颈呢?我们先来普及一下瓶颈理论:

瓶颈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又称约束理论,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艾利·高德拉特博士(Eliyahu Goldratt)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

它常常是制造工业关心的管理理论,但事实上它却能用来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现在就被我们用到了生活中)。

TOC作用:

在于指导企业如何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将整个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地方(瓶颈),以求获得最大效益。


TOC的5大步骤(也称聚焦五步骤):

1、 找出系统的瓶颈

2、 决定如何挖尽瓶颈的潜能

3、其他的一切配合上述决定

4、 把瓶颈松绑

5、回到第一步



飞燕说,我和王总(我先生)不是瓶颈,你和晗是瓶颈,你们今天就晚了,瓶颈就是你们。


“每天你最慢,不是眼镜不见,就是手机找不到了……”

“……”

指责声是一片,大家一齐向我开炮,哇,好丢脸哦,

“我不要做瓶颈”,我大声地说。

“那我们来想办法吧”


3、如何解决瓶颈问题呢?


按照瓶颈理论,第一步,找到瓶颈。

“我们明天早一点出发,谁迟到了谁发红包”有人提议。

“我们明天7:45出发,谁迟到了谁发红包,可以吗,同意了就照这么做”时间明确了一点。

“我们要7:35出发”王总看了我们一眼说。

“哇,太早了,来不及的”我连忙说道,因为我早上要晨练,要洗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那我们要几点钟上班呢,你们算一下路上的时间吧,那么再倒算出发的时间吧”。

好的,大家一致同意了出发的时间。

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最后达成下面的决定:

我们分成两组,两人一组,结成对子,一组负责一天早餐,负责早餐的这组是一人烧早餐,另一人洗碗,两组隔一天交换一次,当有人出差或有事外出时,另一组补上,然后,在7:35要准时站到电梯门前,哪一组没有做到的,就发红包到群里接受惩罚。


4、 我不是瓶颈

规则制订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执行了,飞燕和王总是一组,我和晗两人一组,这样的安排也非常符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原则,再加上这几天,我和晗老是拖后腿,他们就有一些优越感,也要强强组合,不愿意和我们这后进搭帮了,没关系,我和晗互相打气,还扬言说,不要小瞧俺们,我可是十几年从未迟到过的“优秀员工”哦。


说归说,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到才行啊,第二天,是我们做早餐,在晚上我就把粥预约好了,早上比平时早起了十分钟,去社区的广场晨跑,以前是要快七点才回家,现在是跑到六点半一定要往家里赶,因为承担了做早餐的任务,早上是煮了白煮蛋,蒸了叉烧包,切了些水果,一顿美味的早餐(自我感觉)就搞掂了。


接下来就是快速地洗漱、吃饭,收拾和整理,大家都比平时迅速多了,基本上是小跑的,因为谁也不想成为瓶颈,就这样,又是一番劈里啪啦,稀里哗啦的,但是完全没有了催促声,都是自管自,没有人再来催促着别人,到了7:35时大家都准时站到电梯门前,大家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相打量着,笑着说,我可不是瓶颈哦。


5、 思考

上班不能准时出发的瓶颈就这样被我们解决了,虽然也有出现过墨菲,但拖延时间从未超过5分钟,再也没有出现过到八点十分还不能出发的情景,还解决不能准时吃早餐和由谁来做早餐,谁来负责洗碗等这些老大难问题,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很多的创意,劳动创造智慧嘛,大家还变着法要把早餐怎样做到不重复,让另一组家人有惊喜和意外的感觉。


瓶颈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解决了一个瓶颈问题,我们又要回到第一步,重新寻找新的瓶颈,从头开始,不能让惰性成了我们成长的制约因素。


TOC的语言称为POOGI(Process Of On Going Improvement,意为“持续改进”)。 在实施TOC时,最重要的是能否找到这个“瓶颈”,然后为瓶颈因素松绑。但当你突破一个瓶颈以后,一定要重新回到第一步,开始新的循环。就像一根链条一样,你改进了其中最薄弱的一环,但又会有下一个环成为最薄弱的,因为“今天的解决方案就是明天的问题所在”,而这个道理恰恰是我们所忽视的。

希望我们不断持续改进,不要成为家庭中、组织中最薄弱的一环,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