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知道我的作文是抄的呢?”
看到这里,我笑笑。公交车给老奶奶让座,路边捡钱交给警察叔叔,跟好朋友发生矛盾欲和好对方已转学……这些套路,我读书时候都用烂了好吧?
还有一种,措辞能力老练到一看就不是未成年人所为,当我白教这些年?
孩子挠挠头:“老师,我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
我惊呆,活了十几年,你都没有难忘的时刻嘛?你是鱼嘛?
孩子们,你们告诉我,你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爷爷教育你人生道理的可能性有多大?
考试失利爸爸妈妈说出一大段文诌诌的道理可能性又有多大?
为什么现在年轻漂亮的妈妈那么多,你晚上在房间用功,她们都是端来一碗牛奶?此时你一定发现了她们的白发和皱纹?
语文有什么用?语文没有什么用。
不能让你会算帐,不能让你和老外交流,不能让你出门识方向,也不能让你做酷炫的实验。
可是她能让你面对真实的自己。
心里难受堵的慌的时候,文字是倾吐心结的通气丸;失落寂寞的时候,文字是熨贴情绪的膏药;迷茫无助的时候,文字是你和自己对话的工具。
4年前刚来这个校区,给孩子面试。我扔了手中那个“指定题目”的小纸条,问了两个问题“说说自己的优缺点”“说一下对你面前老师的印象”。
发懵,顾左右而言他。
事先备好的“为什么来考一六八”的台词都出来了。可是就是答不出来自己是个啥样,别人是个啥样。
所以阅读读不懂,作文写不出。
因为语文背后站着的,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答题套路,而是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些能力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你看小小孩就知道,家里有客人来了,有的小朋友就异常活泼,唱歌跳舞,想要吸引人注意。他们一点点大就知道,家里哪位是不好惹的,哪位是宠着自己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
可是在后天教育一次次大人告诉他们,这样对那样错,听话红勾勾,不听大叉叉。时间长了,记才是最方便的。于是,他们放弃了观察,也放弃了思考。
还有一个东西,慢慢也睡着了,想象力。那是创造力的基础。
可是孩子们,作文的目的,不是让你们扮演一个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的偶像模范。而是让你们吐露或者重新发现,那个能观察,会思考,有想象力,有着真实喜怒哀乐的自己。
有这个基础,咱们再来谈答题规则。
周五给孩子们印了两篇文章,撞题材,都走题,但是我觉得还蛮好玩的,想让大家看一看,更喜欢哪篇。
那在青石板上的清水很快就消失了。我知道,这不是偶然。也对,石板上的那一片黑转变为一片绿,它们向着光。一时,我竟觉得它们十分耀眼,甚至超过了那园里娇嫩的白菜。。。那一瞬间,青苔变得很软很软,就像一个新生的娃娃,那是一种新生的绿色,比春天暖阳下最绿的草还美丽,那是新生的美。
谁能想象,在青石板上默默无闻,一看就使人不以为然的青苔在接触水的一瞬间就华丽变身了。它成了秋日的主角,为秋日增添了光彩,绿是光彩,生命的光彩。
也许,我们人就像那青苔一样吧。就算自己并不是那么突出,却也会像突然被外界雨露的激励所打动,然后绽放出最美的自己,不是吗?
----------------------------
(上面是区分版权的分割线)
也是为了图新鲜,我和姐姐把水壶里的水洒得满院都是。其中有一些就洒到了青石砖上。可能是我们事先没仔细看,我们竟然没发现青石砖上有一层暗色的苔藓。我们又开始洒水了,这次是中规中矩地浇着菜。忽然,我眼睛的余光看到了一抹绿色。那是一种不属于夏天、秋天和冬天的绿色,那种绿色是属于春天的。那是一种绿得发亮的绿,那是一种充满生机的绿。走近看,青绿色的苔藓像稻花一样,一粒粒的,小小的,很是可爱。苔藓贪婪地吸收着刚滴上去的水珠,不一会又把暗色的叶子压下,又翻出一片片小叶子。这样,几片小叶子围在一起,看起来像一朵生命之花。我和姐姐索性不浇菜了,就来浇这些青苔。在阳光的照射下,青苔的叶子发着绿幽幽的光。空气中飘着桂花的香,才让我想起这不是春天,但在看到那新绿的一瞬间,我顿时感到了春日那朝气蓬勃的生命。
我没有想到苔藓的生命竟是那么的有朝气。在水洒上去的那一瞬间,在它生长的那一瞬间,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强盛。小小的苔藓在尽力展示自己的美,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没想到评委们都非常专业,一致认为第一篇更好。^_^是的,从文采上,还是从抽象分析概括能力上,都是上一篇更优。
然而既然是走题作文,放开评价标准、再看一看两篇作文。都是写苔,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对自然发自天然的亲近,细致入微的观察,油然而生的联想和想象,对生命哲理的感悟……这才是现在学生作文里最缺的。
其实我自始至终看到的,都不是苔。而是两个花开并蒂,却各自芬芳的生命。一个婉转摇曳,思索着成长需要雨露;一个活泼烂漫,绽放着自我独特光彩。
这才是写作文的意义。
周末检查作业,惊讶的发现,孩子在阅读上居然看过答案后不订正,都给自己全打勾。家长诉苦“他觉得自己的也是对就是不愿意改。”
作文是自我表达,可阅读不是啊。
曾经我对这种阅读理解恨的咬牙切齿,什么写作手法,修辞作用,篇章结构,切!我只想把原作者提溜出来问问,你写文章的时候想过这么多嘛?出题人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在别人身上,变态!
可是改了这么多年卷子,我突然发现,其实每道阅读的答案真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阅读要训练你一种学科思维方式。
先判断运用的方法,再说明方法的作用或效果,最后分析体现对象表层和深层特点。
人有表层状态深层特点,表层情绪深层情感。词句也有表层所指和深层情感或看法评价。
先具体再抽象,先表象再本质。逼着你把思维钻向深入。
很多孩子,连题目都没仔细看,直接作答,想到一点就结束。让订正答案,不是让简单抄,而是要动脑想,为什么这么答。
我知道动脑筋很痛苦,可是不动脑写题,写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语文分析那么多,有什么用呢?数学是化复杂为简单,多神奇。语文呢,变简单为复杂,多麻烦。
语文,其实教的是审美。
生活中一地鸡毛里,还能发现“春有娇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活的有意思。
最后再出一张图,周末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