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抑郁症“对抗”的这些年

    我和心理学的联系开始于初三,因为青春期的原因,我的心里好像不再那么的简单和美好,我的心情也变的忽高忽低敏感多疑。不仅是我,我周围的朋友也开始变得沉闷了很多,仿佛每个人都有了不能和父母同学说的小秘密。由于我父母比较忙,对我缺少关心,我的心情无处抒发。后来上了高中有了心理课才算对心理科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相信中国的大部分的九零后都和我一样,是从大学开学第一堂心理健康课或者心理社团组织开始真正了解心理科学的。

      拜命运所赐,妈妈在我高三的时候去世。化悲痛为力量的我在步入大学生活半年后终于患上了抑郁症。每天都睡不醒,感觉没有干什么都没有精力,对一切事物失去了兴趣。我开始意识到抑郁症给我带来的严重影响,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被我无数次拜访。心理老师说导致我心情不好主要有母亲去世和大学适应这两方面愿意导致,这些经历都是生命给我的礼物。当时觉得老师说的话莫名奇妙,我都这么痛不欲生了,还说是礼物?当时就认定这个老师帮不了我。为了找寻答案,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其中《森田疗法》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森田疗法》的作者主要传递的是一种“接纳痛苦,与痛苦共存”的自我疗愈的方法。这个方法确实好用,当我有了“接纳痛苦”的意识后,我的内心变得平静了下来,慢慢的我发现一个与抑郁发作的相处模式,就是当抑郁发作的时候放空自己,任其发展不去,就像是对待一个悲伤愤怒的朋友,让它把它的情绪发泄出来,等它恢复平静之后再试着感受它想表达什么,这时候我都会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帮助我理清思路,让我明白这次抑郁的发作的背后发生了什么,这样我就能找到方法解决这个引发的点,比如:我无法接受妈妈去世,不愿意与其他家人沟通,那我就会去试着和妈妈的亲姐姐们去沟通,去诉说自己的悲伤,获得她们的支持和爱,也和心理咨询师做了和妈妈连接的治疗,让我能继续感受到妈妈对我的爱。逐渐地我也接受了妈妈去世的事实,我也告诉了我的室友,也得到了室友的关怀,间接的促进了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抑郁症”之所以被称为症,是它已经是一种病症了。通常抑郁症都是高复发率,这也是它的危害之处。但是不要灰心,就把它当成“心灵上的感冒”,有时发病轻有时发病重,多增强免疫力,严重了就看医生,情况就可以控制了。

      对于“抑郁症”的常见误解:1.当低落情绪持续两周就要看心理医生了,不要轻视,否则会越来越重。2.抑郁症得了就很难治愈。抑郁症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冒”,只要及时看医生,平时做好预防,生活积极阳光就很难再复发。3.抑郁症=痛苦。no  no  no!抑郁症主要症状是持续的不开心,痛苦是在你与不开心对抗时产生的,就像是要和心情不好的朋友对抗,也会产生不愉快的结果。所以开心与否随他去就好,接纳自己的不开心与痛苦,与自己的情绪做朋友,与抑郁症做朋友,这才是治疗抑郁症的正确方法。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