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合伙人说我总是不动。说实话,当时那一刻,我是真不行再合作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很是反感,因为我觉得是他的原因,才导致事情没有推进下去。但是一旦冷静下来,我还是很不安。因为仔细想想,他说的确实对。这么些年,总是习惯了等、拖、靠。事情不到逼不得已了,是没有想法去推动的。
当我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才知道多可怕。如果在一家企业打工,有主管领导去约束、推动,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恰恰是,我不知道天高地后,羡慕别人,总想创立一份自己的事业。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志大才疏。
如何才能动起来,如何才能刻意联系起来?如何才能持之以恒,不间歇性的发愤图强。如何才能想到就做到。很是苦恼。难到就没有什么办法吗?
是什么原因或者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是主动性问题,思考的东西太多了,就容易形成空想的负担;是能力问题,自律或者自我管理能力太差,没有经过刻意的锻炼和练习。所以要是想动起来,就得真的动起来,天天窝到办公室,肯定是没希望的。
要走出去,去能够联系或联络的人那里去,去沟通去交流。要主动去向外界推荐自己推销自己。在移动中寻找自己的业务。
要去联系,去补好自我管理的课程,交际、交谈,拓展等等,一遍遍的练习。去寻找拒绝,把拒绝麻木化,把笑容固定化,无论面对什么,都保持脸部的笑容。
要去磨炼。加强内心的磨炼。既不能不负责任,也不能把责任自我负担太重。凡事都先考虑自我责任,就容易产生放弃或者自暴自弃的心理,无法转化成动力。
要去整合,去整合可以整合的资源。把每一个认识的人都入想办法加强了解,加强沟通,要去和每个人推荐你的价值,你能为别人做什么,去搅动这个资源。
要去学习,去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或思维模式。改变固化的思维模式,凡事出现消极情绪时。都要先想想这是我的固化思维吗?
要去练习,学习的最终是为了能用到实践中去,要每天每件事,尤其是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要刻意的去反思对方话了,究竟是那一部分是有道理的。
说了很多,总也是空谈,实践才是根本,从点滴开始。要积极主动,凡事和自己有关联的,先不计较得失,先动起来。积极的去参与,积极的去想办法。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景,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围绕着阶段性的目标,去刻意的对接,整合资源,去主动出击。
再不能怨天尤人,再不能戴着不动,把握身边的每一个机会。遇到事情,先考虑是否能和自己的业务关联起来。还有就是,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未来的大势。在未来大势的基础上,活用自己的旧优势,培育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