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七年级的学生对它感觉很熟悉,但是受年龄、经历和阅历的制约,这种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自觉得出友谊的特质,是本课教学的第一个重点。三个不同的班级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事例剖析法和调查报告法。在这两种方法中,显然调查报告法因其形式新颖、参与度高,收效更好!以下是此次上课的实录。
为了探索友谊的特质,揭开友谊的面纱。这节课中我先请了四个学生代表写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友谊的特质,然后再请两位同学帮我统计全班的答案,并在黑板上公示。七年(1)班统计结果如下:全班58位同学,38位选择信任,33位选择陪伴,28位选择理解,26位选择诚信,19位选择趣味相投……七年(2)班,信任32,理解29,陪伴23……通过这样的调查和统计学生们显而易见地了解掌握友谊的特质。以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在这些特质中大家普遍认为信任是友谊中最重要的特质,为什么?
生:信任是友谊的基础
生:信任才能相互理解
生:信任让我们亲密无间
2:、师:大家喜欢有人陪你吗?
生:喜欢
师: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中,你更愿意或着更喜欢谁的陪伴?
(这个问题答案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同学,一部分选择了家长,选老师的廖廖无几)
这样的调查活动取之于生又回归于生!区别于其他的方法,这种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而非书本里生硬的知识灌输,。恰恰是这样的活动,让冰冷的知识舜间有了温度,无意中竟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老师也从主讲人变成参与着和引导着,可喟一举多得!我想部编教材的大魅力就在于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更加的接近学生吧!
今后,还应该多在课堂中多开发类似的教法!以此篇送给对今天的课比较满意的吴老师。努力到感动自己,你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