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大学老师发了一个文章的链接,标题是《堕落的大学:学生功利心切,老师只能苟且》截取了两个文章的片段
是啊,我觉不否认文章中说的,我们变得功利心重,目的性强。再也不像曾经老一辈大学生一样,在学术上追求极致。更高的学历在今天,也许不再代表我们在学术上的成就,只是更好就业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不想再穷了。
时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如果毕业从事的行业和大学专业并不相关,大学上的还有什么意义?
在潜意识中上大学是我们在这个阶段应该走的一段路,有了大学的文凭心里才有底。这个“底”是什么?是就业,不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研究学问。如果用人单位统一贴出:不要求本科学历,不要求研究生学历,只要你热爱这个行业就可以。恐怕大学这个门槛,不再会有那么多人挤。更不会“凑活选个专业”然后混个文凭毕业。
进入大学的初衷变了,我们自然不会像老一辈大学生一样。人们总说“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初心变了,过程和结果自然不同。
为什么我们更功利:从本质上看,我们要比老一辈更怕穷。
老一辈人穷习惯了,所以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不要再穷了。“知识改变命运”这里的命运说的不是我们有了知识可以多有内涵,指向更多的是知识可以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爸给我讲的诸多曾经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前领着我去吃烧烤,闲谈中讲到了曾经他最苦的日子。抱着不到两岁的我去楼下小卖部,那时候我还不会说话,指着货架上的零食,我爸都不敢问多少钱。爸爸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可每次说起这段日子又总是语气哽咽。这是他最难忘的记忆,也是我最不敢忘的故事。我相信,同龄人中,大学生里,不只我一个人有过穷的经历;也不只我一个人,想要更好的物质生活。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变得如文章所说“功利”
引用文章中形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话“现在的教育,只教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师没有风骨,学生不再求知!”
就业可以救命,但求学不行。
我们在大学更关注的是毕业可以做什么,做什么赚钱,大学的哪一门课程更有利于以后的就业。如果这都值得被贬低为利己主义者,功利,对不起大学这个环境。那我只能说,那些发表这样言论的人,你不一定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我们关注就业,关注毕业,关注大学课程与就业的关系。是因为我们不想继续啃老,我们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有效的事。如果上大学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求学,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毕业以后我的父母,谁来养,如果我们不这么功利,不想在最短的时间用最高的效率达到独立和成功。恐怕父母衰老的速度就已经超过我们成长的速度了。哪怕不求成功,在父母走之前能让他们看到过上好生活的我们,是不是也算是尽孝。这是我们功利心的源泉,这是我们目的性的来源,如果这也能算是被抨击的理由。那我们无话可说。
形成功利心的过程,是过去十几年的上学经历
在大学前,我们至少有12年的上学经历。敢问这十二年的学习生涯,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大脑,努力至学?我相信:小学,幼儿园也许老师和家长是这么告诉你的。可是你初中老师没和你说:好好学习,你才能上一个好高中。高中老师没和你说:好好学习,你才能上一个好大学。你这些年学过的大部分知识点哪一个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怎么十二年也不见说目的性强,利己主义者。最后大学我们像以前一样,找到了目的,就说不对了?难道不矛盾吗?
如果为了至学,为了伟大而又崇高的梦想在学习。在过去的十二年,怎么不见有人提倡,不见有人试试?
我承认我们目的性强,可社会的渣子这个说法,我不认。
第一,我们目的性强,只是为了过上好生活,这种想法归根结底是高效率。怎么不好了?
第二,自古以来好的学者成为好的政治家寥寥无几,所以专心治学和掌握权力后能否负责不等同。
第三,21世纪还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吗?我们只是想找个工作,只是希望大学这个生产口能对应产出口。并没有说一定要进事业单位,不是吗?
那些一直批判我们的老学究们,我们承认我们急功近利着急就业。可我们只是追求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的生活。在应该赡养父母的年纪,有所作为。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