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年前,一个女孩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说,班里有个同学,陷害了她。这个同学写了一封信,信里面披露了很多她们聊天的私密话,最后很恶毒的把和谁结婚生孩子的祝福语都写上。这封信被悄悄的放到她的书包里,但却没告诉她。因为这个同学太了解她和她的父母,了解她妈妈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翻她的书包。书信就这样被她妈妈得到,引来母女俩一场轩然大波,一度让她离家出走。她质问同学为何要这样,同学说,看到你被你妈妈骂我就开心。能知道她家里的详细情况的一定是比较要好的同学。我问她这个人是谁,她没告诉我。但到班上再看每一张青春的脸,我都难以相信他们中有人会有这样恶毒的心思。
上学期,一个女孩来找我咨询,问我这样的友谊还要不要继续下去。曾经她们三个人很要好,可是不知为何其中一个慢慢疏远她,并在背后散布她的谣言,同时要求另一个同伴也不要跟她玩耍。她很伤心也很困惑。
前些日子去见一个朋友,得知了一个比电视剧情节还要狗血的故事。朋友有几个要好的闺蜜,因为其他人都有公职,而朋友是自由职业者,因此她会经常为她们做各种饭,从不计较。但有一日,丈夫回来跟她反目,她莫名其妙。细问之下,才知有人在背后恶语中伤她。有人冒充她的另一个朋友加了她丈夫的QQ,把她说的极为不堪。后来,她终于查清楚造谣的人,就是其中的一个闺蜜。可是,这个事件整整影响了她五年,每每想起都让她无法入眠。
曾读过郭敬明的《小时代》,也读过迪安的《东霓》,当时不甚明白的是为何曾经那么要好的一些人,在决绝的时候会那么的冷酷,说出的那些话锋利如刀子一样直戳心脏。
因为熟悉,因而知道你的弱点,所以一旦形成攻击,杀伤力巨大。
2
昨天武志红的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篇文章——开跑车接孩子被踢出家长群:花自己的钱,得罪谁了?
里面有些话倒是挺有道理:
心存嫉妒的人,别人的优秀会让他喘不过气。
你的优秀,显得我更遭,让我为自己羞耻。你越好,就越刺眼;而我,越无能,就越压抑。
当强烈的羞耻感包裹时,面对别人的光芒,用尖酸刻薄的方式形成一种防御,来平衡内心的不安。
内心充满嫉妒的人,我难以忍受你比我好。我恨死你,我要毁掉你。
盲目的嫉妒,源自周围人的强大衬托和放大了自己的弱小。他们会疯了一样,不惜毁掉别人,以此来拯救自己廉价的自尊心。
知乎上有人问:同样是别人比自己强,为什么有的人产生嫉妒,有的人产生崇拜?
有人回答:远的崇拜,近的嫉妒;够不着的崇拜,够得着的嫉妒;没有利益冲突的崇拜,有利益冲突的嫉妒。
3
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产生羡慕以及心理上的些微不平,这是很正常的。心智健全的人,会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着对自己的认可,加入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慢慢就会变好。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心智健全,既能比他人高,也能接受比他人低,而不是让疯狂的嫉妒心冲昏了头脑。
另外,我还希望我的学生,既能了解那些来自亲密友谊之间的伤害,又能不怀疑自己依然可以拥有珍贵的友谊。
于是,我带领他们观看了一部影片《穿靴子的猫》。
在孤儿院长大的靴猫和蛋头,成了好兄弟。靴猫好奇蛋头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而蛋头感激靴猫仗义出手教训那些欺负他的人。蛋头喜欢干些偷盗的事情,一开始靴猫会和他一起,干了许多让收养他们的妈妈头疼的事。一次偶然的机会,靴猫救了警长的母亲,成了小镇的英雄,得到了一双象征着荣誉的靴子。从此后,靴猫希望自己为了荣誉而战,但是蛋头却有了深深的自卑。蛋头依然干偷盗的事,后来骗着靴猫偷了银行,逃跑的过程中,靴猫扔下蛋头,跳下大桥,蛋头被关进了监狱。出狱后的蛋头再次设计靴猫,让靴猫成了小镇的通缉犯,自己成了英雄。
4
当孩子的身上没有成年人重重的防御时,电影其实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不需要灌输太多的想法,他们会从电影中汲取的比我们成年人要多得多。每次和他们探讨的时候,他们的观点有时会让我耳目一新。比如这部影片,当我看到了背叛和伤害的时候,学生们已经看到了和解和宽容。这也是孩子更加纯真的一面。
这堂课,我教给学生两个方法,有的老师看到那两个方法的名称,感觉好高大上的样子。其实,不是这样的,它们甚至不是心理方面的名称。
丰田五问法是关于企业安全的,我拿过来教给学生,是想让学生学会遇到事情的时候,探究一下问题的根源;3C决策模式,也是一种做决策的方式。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选择多了去了,常常会耗尽我们的心力,也不知该做何种选择。
就像之前找我咨询的学生,该不该继续保持友谊,这不是我能决定的。用用3C决策模式,面对自己所面临的挑战,根据不同选择下可能出现的结果,考量自己的利害得失,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那么这个决定就是为自己做的,自己做决定,自己为所做的决定负责。
就是这样。越早让孩子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越早自己做出决定,那么他们就能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这是我们做父母做老师应该做的。
电影课《穿靴子的猫》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