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2》、《速度与激情7》、《变形金刚4》你被哪部大片圈粉了呢?
如果说2012年《复仇者联盟》在中国的票房成绩还主要是源于人们对国外大片的时髦追捧的话,那么,2015年《复仇者联盟2》的大卖,则更多地是因为快速发展起来的粉丝群体的支持。其实,不论是《速度与激情7》、《变形金刚4》还是《复仇者联盟2》,它们的成功都是典型的粉丝经济,是社群动力帮助它们在中国成为了现象级的电影。
“互联网+”时代,人变成了场景化连接的新渠道,场景价值的创造将更多地依靠社群动力。例如,主打个性化和精准化商品推荐的口袋购物,基于微信平台的社交场景,推出了跨平台低门槛的微店,短短8个月就轻松获取了千万卖家,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淘宝。至2015年4月底,借助强大的微信社群动力,口袋微店平台的日均交易额更是达到了4亿元。与其类似的,还有以“随时随地,听我想听”为使命的喜马拉雅网。大量的粉丝群体,让喜马拉雅得以在音频场景中不断成就新的“声活达人”。
其实,在这方面国内最成功的代表之一要属小米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和第三大电商,小米公司拥有一大批忠实用户。庞大的粉丝社群,让小米论坛拥有了仅次于天涯和猫扑的地位,极大地扩展了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同时,通过搭建不同的体验场景,小米公司让这些粉丝用户成为产品创意和设计的智能库,从而借助社群动力创造出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图:小米社区官方论坛
例如,雷军微博的堰塞湖比喻,就是最好的社群动力机制:自组织、自媒体、自传播,自上而下更自下而上。而红米在QQ空间的首发也是特定社群匹配的结果。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场景造物的势能逻辑。
再比如,乐视和小米在电视领域的快速迭代和发展,同样也是源于对客厅场景的重塑和激活:互联网电视不再只是电视,更是一种全新的客厅生态和极客标签。其逻辑是:商家迎合用户的情感需求,搭建出围绕产品的特殊场景,让场景借助于社群动力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是一个场景复兴、万物互联的时代。仰望星空、小桥流水的悠然场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现实(VR)、可穿戴智能设备、跑步和马拉松、GoPro相机推出的无人机,以及场景画报H5应用。它们正如“奔跑吧兄弟”一样,越来越快地通过指尖占领人们的大脑。新的连接方式颠覆了以往商业“流量为王”的观念,基于碎片化场景的快速造物和连接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这些新的场景搭建,借助于快速的社群连接,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认同,也为商业领域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场景革命。
正如美国著名发明家、思想家和语言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其《奇点临近》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人工智能和科技的发展让新的场景造物不断涌现,而每一次新场景的质量积累,都预示着一次生活和情感的重塑与新生。
作者:刘芳栋
图片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