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科研一直是我很头疼的事,为了写一篇论文要憋很久很久,结果也就那样......。
回顾我的科研之路,之所以能步入正轨,跟转念有很大关系,就是金维纯老师说的,你的“起心动念”很重要。
人啊,一旦转了念头,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新手小白,实现0-1的突破,对我来说并不容易,我大概用了2年时间,才逐步转变念头,回顾一路,我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不愿写
这个阶段的人是最多的,有人可能一生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其实,不是不会写,而是不愿写,这个不愿意是内心的抗拒、恐惧、担心,怕自己写不好,也不想突破自己舒适区,因为踏出第一步并不容易。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自我设限:我不擅长写、我坐不住、我看不懂。我也是如此,我一直认为自己从小作文不好,根本不会写,而且舞蹈生写的能力差,就这样我一直沉迷于自我设置的保护膜中,迟迟不愿迈出脚。
02 第二阶段——被动写
这一阶段是不得不做,工作任务,你不完成不行,所以硬着头皮写。即使写也是为了应付差事,并没想到要写多好,更没有意识到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只是停留在“小朋友要跟老师交作业”的思想中。
其实,在这一阶段是很亏的,因为事也做了、时间也花了,可是没有任何成长,最终你只是完成交差任务而已,什么也没有得到。
03 第三阶段——主动写
终于意识到科研这件事的意义后,开始主动做,这源于观念的转变。科研不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它可以提升你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每个人都特别需要的能力,一举夺得。
曾经我听到一句话:“在一个单位,你唯一能带走的就是职称和能力。”做科研,不仅能提升职称,还有助于提升能力,何乐而不为?再说,科研让你多了一个竞争力,如果你想脱颖而出,你得具备多维竞争力。
再换一个角度,科研可以帮你形成工作闭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一直处于正循环中,你提升的不仅是能力,还有思维,这么划算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所以,想通后,就只剩下干了。
写在最后——如何写?
1.平时有意识的积累
我之所以敢写,跟我这两年的读书写作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两年的积累,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底气。
2.不要怕写不好
先完成再完美,哪怕写成狗屎一样的初稿也没有关系,谁都有写成狗屎的权力,好论文是改出来的,初稿只是先有个样子而已。
3.从微习惯开始
先从每天打开文献开始,或者每天看5分钟文献,让大脑有这样意识,看着看着就习惯了。
4.把背包扔过墙
有了以上几点还不够,它们只是前期的准备,你必须得写,一定要公开承诺,比如我公开承诺每天500字,一周完成,结果,每次都提前完成,论文要一鼓作气写完,断断续续很难坚持。
有些路,并不好走,但值得走。那些难而正确的路,现在看起来很难,未来会越来越顺,跨过难的路,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