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写作业时玩手机,如何做到平和沟通?

参加了一次妈妈读书会,说到亲子冲突,有妈妈说,我也读书学习,知道非暴力沟通,知道要有同理心,可根本做不到,看到熊孩子写作业时玩手机,我的火“蹭”地上来了,哪还体会他什么感受,直接“噼里啪啦”一顿吵。

陪孩子写作业,血压都高,亲子冲突见怪不怪。家长为孩子好,现在懂得读书学习,可有些知识懂是懂了,却做不到。

避免冲突,我们要带有同理心地去和孩子沟通,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你理解他,接下来才有深入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效果,可冲突时自己也生气,很难做到心平气和,更不用说体会他的感受,我此时的感受很不好!我的情绪很糟糕!哪有心情体会他?在做不到完全接纳的前提下,很难用到有效的共情等沟通技术。

所以,如何面对熊孩子做到平和沟通?

《赢得孩子的心:与孩子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作者亨特·克拉克-菲尔兹是正念导师,正念育儿课程的创建者,在冥想和瑜伽练习方面有20多年的经验。这本书致力于通过正念练习,结合有效的沟通技术,来赢得孩子的心,让孩子愿意和你合作。书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提供正念理念和练习,帮助人们减少应激反应;第二部分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解决冲突,赢得孩子的心。

在《赢得孩子的心》书中,引入正念练习,说到如何减少应激反应,其中“初学者思维”和“承认”的相关内容,非常实用,可以帮我们先平复情绪,再运用共情沟通的技术。

一、初学者思维

如果我们能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那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这种心态被叫做“初学者思维”。这种练习可以帮我们平息自动化反应,用初学者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把每一种状况的发生都看做作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赢得孩子的心》

当我们以初学者思维去学习一项技能,会很用心很专注,也会很谦卑,带着好奇心去观察,如果我们对待孩子也能以初学者思维,就不会评判在前,打骂在后。

用初学者思维看待孩子,以专注当下和好奇的心态,用心观察他现在什么状态,发生了什么,避免先入为主的想法,不随意给他“贴标签”定性,“你贪玩”“你不懂事”等继而火冒三丈。

看到孩子写作业时玩手机,家长立马蹿火,应激反应很愤怒,心想他怎么这么不求上进,接着开始吵孩子。

而以初学者思维观察孩子,书打开着,作业本平铺写了半页,他坐在椅子上,斜靠椅背,左手拿手机,右手转笔玩,目不转睛地看着手机里的视频,你平静地跟孩子聊:

“你在看手机。”只说观察的事实。

“我有道题不会,找答案看看。”

“哦,需要我帮你讲吗?”

“不用,视频讲得很清楚。”

这样的沟通是不是很好?没有先入为主的评判,没有说教,避免冲突。

倘若孩子确实在玩手机,以初学者思维去观察孩子后聊:

“我看到你在看手机,”

“学累了,我想休息会。”

“哦,你打算玩多长时间呢?或者去客厅坐会?”

“10分钟就好。”这样也可避免针锋相对的冲突。

用初学者思维看待孩子,脱离自动驾驭模式,避免随意批评。

怎么练就初学者思维?结合正念,培养日常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事物,书上提供了两个练习,“行走中的初学者思维”和“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孩子”,文摘如下。

日常练习用初学者思维,先做到不评判,不猜测,保持好奇心,以全新视角观察孩子,可有效避免应激反应,平和地去和孩子沟通。

二、承认

我们可以有意地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练习正念,运用心理和言语上的“承认”策略,即接纳并明确指出当前正在发生的实际情况。

承认,即接纳并明确指出当前正在发生的实际情况。

很多情况的沟通冲突,是因为我们不接纳当下的状况,引发情绪造成的。

孩子考试没考好,他很沮丧。有的家长不能接受没考好的事实,直接教训孩子,导致孩子以后考不好,再不告诉你;有的家长不吵孩子,直接跳过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解决问题,“妈妈给你报个辅导班,你好好学就行。”可孩子并不想报,于是在说服和抗拒的争论中引发又一轮冲突。

孩子遇到困难,跟你吐槽,你直接给他解决办法。“同桌欺负你?以后别跟他玩,再遇到这种事你应该这样做,你不要那样做....."你热心于解决问题,但发现孩子更有情绪,你说的不是他想要的,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越来越不想跟你聊天。

这都源于不接纳造成的,不接纳孩子的成绩,忽略孩子的感受,没有体会他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就失去一次和孩子深度链接的机会。

承认,是注意观察当下发生了什么,孩子的情绪怎样,把它说出来。“这次没考好,你是不是很难过?这段时间你学习挺努力的,晚上还熬夜复习,没想到题目太偏了是吗?”你只需把当下的事实说出来,体会并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你很理解他。

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也要“承认”,表达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我睡觉的时候你开电视声音太大,我很生气。”承认,说出当下的感受,得到别人理解。

“我现在对自己很失望,我又拖延了......”处于消极情绪时,承认当下,有利于调整情绪,从情绪中抽离出来,继续接下来的行动。

书上也给到关于成人的练习,摘录如下。

让“承认”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愿意和你亲近。

日常练习“初学者思维”和“承认”,就能控制自己的应激反应,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

如果在亲子沟通中你容易情绪失控,如果你想做好共情沟通,增进亲子关系,保持心平气和,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赢得孩子的心》提供了很多正念练习指导,帮你做到有同理心地和孩子沟通,进而运用倾听、共赢等技巧,做孩子心中的好父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