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李在纠结和分析股票中度过。
原来小李一直在炒股,最近股票指数急跌,小李的账户也亏了超过10%。现在手中有些闲钱,就想抄低价再买些股票,等股市上涨,可以更快弥补亏损。
可是买什么好呢?分析了好几天,小李仍然对股市趋势不太确定,也不确定买进哪只股票更好,不禁感叹:自己懂的专业知识太少了!如果多懂点经济学知识,多懂点金融知识该多好!
小李的纠结,是做投资的人经常遇到的难题。即使不炒股,经济、金融知识,也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很多方面密切相关。懂和不懂这些,在思考问题、做出判断时,会有很大差异。
最近读了一本书《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觉得很适合做为一本经济学入门书。书的主要内容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与当时12岁的女儿陈笛,在日常生活中谈论商业模式和创业致富方法的对话结集成书。
本书作者陈志武教授,是华人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也是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创造力、最活跃的学者之一。
自1990年获得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教授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大、清华、长江商学院等机构聘为教授。曾被评为十大华人经济学家、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24堂财富课》这本书,每个主题都是通过身边常见的事,引出经济金融话题,再用大家熟悉的富豪、名企故事和浅显例子,生动解释了很多复杂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概念,总结了成功的人格特质和商业模式,还扩展到相关历史的解读。
陈教授通过与女儿的交流意识到,经济学很贴近人的天然本性,只要对人、对社会有足够的敏感度,并细心观察,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也能想到管理公司的方法,想通不同商业模式的诀窍。
为了让12岁的女儿听懂,陈教授讲的非常通俗易懂,因此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是非常好的经济学启蒙读物。同时,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参考书。
陈教授大力提倡亲子共同爱好,他认为,父母和孩子有共同爱好,才有共同语言和情感基础,陈教授以自己亲自对话的亲身实践,演示了对话与共同爱好的建设是怎样实现的。
1 老掉牙的行业里,星巴克为什么会成功?
作者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规模。
在这本书出版时,星巴克已经拥有13000家分店,遍及全球,这是星巴克与微软、谷歌类似的地方,拥有非常大的消费群体,在全球各地,星巴克一周销售4000多万杯咖啡饮料,每个月就是2亿杯,按当时每杯3美元均价计算,每个月不算其他产品,光咖啡就有6亿美元左右的销售额。
这是过去300年没有人做到的,没有咖啡馆做出这种惊人的规模。
第二个成功的原因是从不打广告。
几乎所有的公司为了品牌都要花大钱做广告,星巴克没有花过一分钱做广告,它的品牌却是全球咖啡行业最好的,这是星巴克最大的成功秘诀。
因为它不花大钱做广告,每卖出一杯咖啡的边际成本都很低,赚钱的空间就大了。
那么不花钱做广告,星巴克又是如何建立顶尖的品牌的?
作者总结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在醒目繁华的位置开店。
星巴克所有分店,只在最繁华的市区交叉路口开,租金很高,但好位置给星巴克带来极好的附加广告效果,人们走过就会看到招牌,看多了就会培养起对星巴克品牌的信任。
第二是全球化跨国人口的流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空中飞人,飞机、高铁越来越发达,跨国旅行变得方便,这为品牌连锁店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说是全球化带来的大规模跨国人口流动,造就了星巴克。
比如陈教授自己就经常到世界各地出差,不管到了哪里,他是没时间去了解当地咖啡馆哪家好的,首选当然是星巴克,看到有门店,很自然的就会去,因为那里有熟悉的咖啡单、熟悉的咖啡口味。
一个人,一旦成为某个城市、某一家星巴克分店的顾客,就会成为世界各地所有星巴克分店的顾客。
第三个因素是星巴克的上市。
1992年,星巴克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交易。
公司股票上市,有两个用途:融资,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在上市之前,星巴克只在美国西海岸有点知名度,其他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公司,更不知道它的咖啡好不好喝。
而在星巴克准备上市的过程中,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在持续报道星巴克,介绍它的咖啡,介绍这家企业。这让没喝过星巴克咖啡的人也被勾起好奇心,都想尝尝,喝星巴克咖啡一下变成了时尚。
股票上市后,股价天天变化,星巴克又不断出现在新闻里,引起更多人对星巴克的兴趣。虽然星巴克没花钱做广告,但是效果可比打广告好多了。
与星巴克效应类似的企业,还有像希尔顿、君悦、喜来登这样的连锁酒店,中国的如家,都是受益于全球化的典型例子。因为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更喜欢已经熟悉的酒店。
2 狂跌过后,买什么股票?
在文章开头,小李选股票的纠结,相信大家还记得。
在《24堂财富课》这本书里,陈教授与女儿陈迪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的背景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全球股市狂跌,很多股票跌了超过一半。
陈笛问:股票很便宜了,我们是不是多买一些呢?
陈教授答复:判断股票便宜还是贵,不能只看每股价格,要看两个因素:市盈率、成长前景。
先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市盈率,这是金融常见的一个概念,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股票市价10元,去年每股盈利1元,市盈率就是用股票市价除以每股盈利,10÷1=10倍。
对于股票市场上的大部分公司来说,合理市盈率在20倍左右。
如果你是一位价值投资者,当一些股票市盈率远低于20倍时,它的价值就可能是被低估的,可以考虑买进;等待这些股票价格回归到合理价值,市盈率超过20倍以后,可以考虑卖掉。
当然,单纯看市盈率去判断一只股票的价值,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同时关注另一个因素——公司的利润增长前景。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只股票,一只是钢铁股,市盈率只有3倍,另一家是培训类股票,市盈率高达50倍。我们应该选择哪一支呢?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利润增长前景,钢铁行业当时整体并不景气,未来前景也不太乐观。公司的盈利水平每年都在变化,有时会下降,甚至亏损,也可能快速增长。钢铁股利润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培训类的企业,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对培训类的需求又很大,所以利润增长率普遍都很高。
这样对比之下,虽然培训类股票市盈率比较高,但是前景更好。
新的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判断哪些行业前景好呢?陈教授认为,要看清楚大方向,才能抓住大机会。
通过多方面的观察,他有了新发现:
家庭多了新的大项支出所在的行业,就是新的大投资机会。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家庭日常支出清单上。
比如从20世纪初开始,技术变革围绕着家庭生活、个人生活,先是家电走进家庭,随后汽车、电脑、互联网、手机陆续普及。每一种新产品成为众多家庭的大项支出,生产这个产品的行业,就是新的大投资机会。
如果你是小李,是否清楚自己该买什么股票了呢?
上边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24堂财富课》一书中随机选取的两个主题。陈志武教授还分析了微软、沃尔玛、戴尔等众多知名公司各自不同的商业模式,正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它们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巨大的规模,创始人也都成为亿万富翁。
书中还对失败的商业模式,有哪些不好的后果,举了很多例子进行说明。陈教授的代表作品还有《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金融的逻辑》,有兴趣也可以读一读。
我是May,每天一本书,连续600+天,专注阅读个人成长类书籍,持续分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