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解题路径及其表达模式

考情分析

本考点将逐渐成为命题的热点,比散文考点难,不易把握。命题角度大致有:

一是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二是对人物形象概括和赏析,个性化的解读与阐述不能游离于原著;

三是对语言艺术、主题思想、情感倾向、时代特征等方面的评析。

能力层级C至F不等。


应考策略

①多读短篇小说,尤其是外国的。

②始终按照“小说三要素”去思考问题。

③忠于原著,不能随意发挥。

④多从实战中找到得分的经验。


解题清单

小说三要素考试要点语言表达模板

一. 人物形象

(找出现相关片段加以分析,运用形容词来概括、答题)

        (一)肖像描写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遭遇及性格。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蕴含的评价。

        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以工笔(或白描)的手法,细腻入微、浓郁细密描绘(或笔墨简洁勾勒)了怎样的外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揭示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语言描写展露心灵秘密,灵活而直接所示人物性格。注意人物语言的言外之音。语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语这一句或几句话特点是(如直率、委婉、指桑骂槐、反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单纯直爽、善解人意、泼辣粗鲁、刻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行为描写每个细节都是人物思想及性格的投影。注意作者暗陷的思想倾向。这一段文字或这几动词生动逼真地描写……的情景,表现人物……形象,体现了……的性格或精神。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  心理描写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思绪、感触、联想等,旨在深刻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注意作者对心理描写设置的用意。这一段文字反映了人物面对面怎样的情景或场景,表现了他或她怎样的内心波动,从而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故事情节

(①一定要根据小说文本提供的情节具体分析、选用术语或条文进行答题。

②一定要参照“语言”“行为”“心理”“肖像”和“环境描写”加以分析。)

(一)(序幕)开端、

1、悬念: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通过倒叙、夸张、中断等方式造成的对情节的期待心理。

 找出造成悬念方式,揭示悬念内容,分析其好处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③突出人物形象或点明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造成悬念,引人注意,突出有关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增加行文的起伏之美

2、写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并暗寓社会环境(有时有暗喻、象征的作用)及时代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以什么表现出手法(动静结合、以景衬人、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由远而近或比喻、批发价),渲染出怎样的气氛,突出了人物怎样的处境,暗示怎样的命运。


(二)发展、高潮

1、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线索作用:犹如红线串珍珠,贯穿整篇小说,串联所有的情节,使之成为一个艺术整体;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

2、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3、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4、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1、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增添波澜,使某某情节发生了转折。3、推动了某某情节发展。4、把某某情节推向了高潮。

5、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6、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7、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对文本作深入的思考分析,从中引述论据,阐明自己的见解,有时可适当联系社会人生、民族心理等内容。表述时努力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尽可能将探究过程表述清楚。

8、情节设置手法常用情节设置手法有倒叙插叙、伏笔照应、详写略写、抑扬结合、变换人称等。界定何种手法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是这一手法及有何作用,可以借助一些套话,如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增加波澜;点明题意,突出人物性格等。

9、某一事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10、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引起下文”“为……作铺垫”“承上启下”“呼应上文”等作用。

11、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指出某情节如何出人意料,但纵观全文,与前文哪几个情节或语言描写相照应,即暗示如此的结局,所以在情理之中。

12、概括性格特征依托相关情节,多用形容词或形容性词组表述,力求准确、全面。

13、伏笔: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根据小说情节,找出伏笔,从意料之外发现情理之中,从而分析作用、好处

14、波澜起伏:情节高潮迭起,有起有落使冲突更激烈,矛盾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人物性格更鲜明;情节安排波澜壮阔,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概括情节内容,说明几起几落,说明作用好处

15、有张有弛:张指情节紧张激烈,弛指情节舒缓迂回时而轻松舒徐,时而扣人心弦,有急有缓,有起有伏,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概括情节内容,说明张弛结合情形,说明作用好处

16、巧合:情节安排中偶然因素的利用无巧不成书,偶然中有必然。使内容更集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物性格显现更充分。概说情节内容,分析偶然中的必然,略说其好处


(三)结局(尾声)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在情节结局时突现逆转(或朝喜剧方向,或朝悲剧方向),出人意料。又“欧·亨利笔法”打破常规,异峰突起,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高潮迭现波澜再兴,耐人寻味,令人叫绝。概说意外情节,分析其合情合理处,略说其好处作用或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④丰富人物形象。


2、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具有喜剧色彩。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反映出人类向往……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的结尾。

    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或让人回味无穷,或令人继续思索,或点题或突出主题……


三、环境描写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为衬托人物作铺垫。

③衬托主题或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渲染气氛,烘托心理或情绪。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小说多次写到同一景物(可能具有线索作用或象征意义)

①、可能要求概括所写景物的特征,要依据文段分析得出,通常可用四字或二字的形容词来表述。

②、可能考查社会环境及其作用,基本思路相似,只不过套话要适当变通为“暗示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揭示或深化主旨”等。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作用是:

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形成原因。

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4、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5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为下文埋下伏笔。


四、叙事角度

(一)、第一人称

又称为“自由视角”这种叙述视角不仅具有可信性而且也易在全篇小说中统一。采用这种叙述视角,应从“我”出发,一以贯之,不得任意变换。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和没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在场除“我”以外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他们的内心世界只能通过各自的表情、神态和语言,取得外在形式,并由“我”之所感加以间接烘托。让读者有一种异常真实的感觉,仿佛小说中发生的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起到线索的作用;“我”可以对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发表看法,作出评价;更有利于直接抒发感情,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小说的主题。

(二)、第二人称

小说很少采用第二人称来写的。这是一种让人觉得非常新颖的写法。亲切、真实,缩短和描写对象间的距离;有利于抒发感情;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三)、第三人称

叙述又称“纯客观叙述”作者不但不作主观评价,而且不分析任何人物心理,只是冷静地记录人物的言论,描写人物的外部动作,其它的则让读者自己理解品味。自由灵活,可以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可以把“我”不在场、没看到或没听到的内容都写出来;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更易产生真实可信感;以客观描述体现作者本人的强烈的主观情感,并让读者无意识地受到感染。

(四)、以上三者视角转换

        叙述视角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确是现当代小说的主旋律。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容量。调整叙事节奏,使故事富于变化。别具情趣。从多种角度表现人物形象或事件或揭示真相、主题。

(五)、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作用:

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 照应前、后情节,为故事发展蓄势,使文章脉络清晰。

4. 上下衔接,过渡自然,结构紧凑,更加完整。

5. 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6. 突出……主题

7. 补充交代了……


(六)、倒叙(把结局提前;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小说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1.能增强小说的生动性,富于变化,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使小说产生悬念,使文章曲折有致,更能引人入胜。

3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可、或最能打动人心的事件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经典例题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修改)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五、高考风向

2011年多选用外国短篇小说,这种命题趋势将仍然是主流。命题角度将仍然是围绕“小说三要素”而设置。

【例题解析】分析“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入手。内容是“我”的乘车经历,在小说第一段就简要叙述了。下文主要是写信人的乘车经历。“我”的乘车经历并不是小说主体,写信人的乘车经历才是主体。二人的乘车经历有什么关联?从结构、内容上去分析研究,就不难作答。

【参考答案】(1)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2)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3)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例题解析】“我”的乘车经历引起了一个人给“我”写信,显然是产生了共鸣。“我”还拜访了他。毫无疑问,信中的内容肯定也是与乘车有关的经历。

【参考答案】你的遭遇跟我和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大意即可)。解析】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写法。“我”的乘车经历并不是小说主体,写信人的乘车经历才是主体。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叙述。(1)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完整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2)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例题解析】参阅《考点点睛》

【参考答案】(1)“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2)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3)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形成对照。【例题解析】忠于原著,可以从原著中找到一些表露主题、情感的语言,依据对人事的分析,作出合乎原著精神的阅读。个性化的解读与阐述不能游离于原著。

【参考答案】(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有差错,但差错却越来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

解决问题不能依靠惯性思维,摘掉9号车厢造成的差错是和列车长等人的思维僵化分不开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11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79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19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8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9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3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1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9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2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5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6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5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粒子从宇宙诞生之初, 就存在世上,是他们造就了我们,我常想那些原子,用140亿年穿越时间和空间来创造我们,好让我们...
    593fb12c0cc8阅读 161评论 0 0
  • 开学已接近一周,感觉每次一到这时候都会恍惚的患上开学综合症。 在回到学校之前,漫无边际的雄心壮志和野心勃勃,经过一...
    糯糯蚂蚁阅读 759评论 17 16
  • 首先问一下各位,为什么圣斗士星矢一本里就3话4话啊?一话那么长,是连载时就这样?那时候还是周刊吧? 老实说,我小时...
    白楼孤魂阅读 1,651评论 1 52
  • 南方的小镇,午后下起了大雨 北方的胖子穿着他那条大花裤衩, 望着门外路上走过的美丽姑娘 他突然冲进大雨中,提着松弛...
    wzqzde阅读 26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