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引自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的无名氏墓碑。
最近在概念重塑,无意中看到这句话,突然犹如醍醐灌顶,原先被大脑中的形色各异的想法:或虚无、或实在、或消极、或乐观所左右,以致自己对人生漫漫长路处于迷失状态,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但是又不想完全放弃,所以任由人性中的逃避----我还年轻,我还有的是机会来左右我的认知。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面临着考大学,我也像常人一样的背课文、做习题,希望(没错,是希望)能考个好大学,而没有像部分同学一样更加努力、更加专注的去对待高考,当然最后可以想象,我也是跟常人一样考取了个普通的大专院校,我对产生的结果给予的回应是:我还年轻,我还有机会。
在大学的时候,面临着绝对宽松的教育方式,我也像常人一样:打篮球、玩游戏、游玩,对学业和专业的要求只是简单的及格就可以,毕业的时候可以拿本就够了,就这样,我跟常人一样三年后拿到了“失业证”,我在社会上求职的时候,我只能被人家选择,且只能被选择在比较低的平台、比较普罗大众的岗位上工作,我对他们的选择给予的回应还是:我还年轻,我还有机会。
工作5-7年后,面临着跟我同时期的同学、邻居、朋友之间的差距开始显现出来,我开始着急了,我开始慌张了,我也用我曾经的经验来给自己做选择:我希望依附于比较厉害的人,我渴切的希望攀上他们的高枝,借此可以缩短跟常人的差距。但现实给予我的而是一次一次的创伤,我一次一次的做一个“包扎”:我还年轻,我还有机会。
今天我重新审视这无名墓碑的内容所描述的场景不就是我行将就木前的一幕幕吗?高中时,我梦想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学时,我梦想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工作时,我梦想者良驹以现,伯乐不识。若是借由此态任其发展,我也就碌碌无为一世,不是吗?
我还年轻,原来“年轻”是一直在增加的,然而那个“我”却没有随着“年轻”的增加而成长,我还是停留在原地,我还没有审视自己,没有改变自己,原来重心一直是----我,我大脑中的碎片概念进行重塑、进行组合:我现在还年轻,我还有成长的时间,我还年轻,我还有成长的深度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