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行动或者不行动撞击着。
不行动,事情不会自动变好,或许会不断糟糕下去;行动,我也看到过现实中,盲目的行动让自己的境遇变得更差劲。
该如何看待行动与不行动?
1谢苗的不行动
最近先读了契诃夫的《在流放中》。里面的“明白人”谢苗似乎看透了一切,被流放在库页岛二十多年,他什么都不在乎了。他被流放的开始,就打定主意什么都不要,家人不牵挂,苦役无所谓,寒冷不在乎,饥饿时可以用吃草解决。
如果说谢苗的忍受让人看不上,其实跟他同来的另一位老爷的行动也让人看不出有什么卵用。这位老爷牵挂自己的妻儿,费劲儿让妻女来到流放地,妻子却忍受不了恶劣的条件和寒冷的气候,跟别的男人跑了。女儿终于长大,想看着女儿过日子时,女儿又得了痨病,一天天衰弱下去。
谢苗嘲笑这位老爷四处求医的奔波,认为一切都是枉然,人终究是要死的。谢苗没有人的基本情感,不伤心,不痛苦,不忧愁,当然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2不行动的悲剧
契诃夫《第六病室》会给人更深的触动。第六病室住着这个城市的精神病人,肮脏的环境,不自由的限制,恶劣的饮食,看守残忍的抽打。其中年轻的伊万饱读诗书,因为迫害妄想症被关进第六病室。
这时主人公安德烈来负责这所医院。他是个热爱智慧、正直的人,但他对这个医院乱七八糟的情形相当冷淡,他想建立一个合理、正直的生活秩序,但是他缺乏毅力和信心去行动。于是他什么也没做,后来医院也不想去了,只呆在公寓里看书,晚上和唯一的朋友邮政局长聊天。
安德烈是个有思想的人,他看到了周围世界的不妥,但是他什么也不做,他也认为完全没有行动的必要。
过了年的春天,他无意中踱步到第六病室,他发现精神病人伊万既有思想,又有头脑,只是有时比较狂躁激动。安德烈觉得,能跟他聊得来的只有伊万了。所以他经常去第六病室,跟伊万聊哲学、聊社会、聊一切美好的思想。
全医院的人都在议论他的奇怪举动,终于有一天,调查委员会来暗暗测了他的智力,认为他精神有问题,于是撤了他的职。他的邮电局长朋友说要带他出去散心,却花掉了他所有的积蓄。
回来之后,他默默地搬到一个小房子里,却因无法忍受不怀好意来看望他的两个医师,情绪爆发,他让他们滚出去。过了几天,他的同事把他骗到第六病室,作为精神病关了起来。
安德烈本来觉得在哪儿都是一样,但他渐渐忍受不了了,他想喝酒,他觉得还是需要一些自由。最后,安德烈被之前称他为老爷的看守殴打,中风而死。
3有效行动的逻辑
这周罗胖的199期节目,题目就叫“有效行动的逻辑”。罗胖从人类进化的过程说明行动的价值,认为行动可以统领理性,行动能把缺点变成优点。只有行动才有机会!
理性早就超越了虚幻和现实。契诃夫认为在不合理的现实中,如果不行动,一味忍受不合理的现实,最后只会被现实吞没,所以塑造了那样的谢苗,给安德烈设置了那样的悲剧。现代的人更看重行动的作用,至于有效不有效的,只等实践去检验吧。
空洞的想象无济于事,改变从认知开始,从行动开始,无论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