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还在很多地方刷屏。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这个“偶尔一瞥”的创新是否值得我们斥“巨资”购买,理性的人似乎觉得不值。但对于更多的玩家来说,几千块钱买来娱乐自己一整年,也未必不划算。
需要说明的是,手表本来就不是理性人的选择。如果你是理性的,而且不知道让自己娱乐有什么价值,其实不必选择苹果的产品。
苹果产品从来不满足于完成任务。苹果是要让人有愉快的体验,然后让人更有创造力的去完成工作或者学会享受生活。如果你不在乎这些,小米、魅族或者联想的手机足以完成打电话上微信等基本任务,当然,手表更是早就失去实际使用价值。
当然,也有一些理性的人,出于表现自己而选择手表(这也算半种理性?),因为拗逼格的同时,手表也可以保值(虽然注定不会出去卖掉了)。那么对于他们来说,问题有两个:Apple Watch是否更显逼格?然后就是能否保值(虽然没有意义)。
我觉得对于不是苹果目标用户的人来讲,这种选择尤其痛苦。自然也无法愉悦他们。因此,本文的目标用户,不是针对热爱成功学的小伙伴,只是针对热爱苹果的人来讲讲,为什么我认为苹果式的创新才是未来更好的选择。
1、苹果的创新是收敛的。
正如我之前所分析的(详见乔布斯创新遗产系列)那样:苹果的创新是“以终为始”。
所谓“以终为始”,就是先考虑到产品未来的形态以及适用的“情境模式”,然后再根据“未来的形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
比如做iPhone时,先确定了“触摸”操作,然后去寻找适配的玻璃技术、操作技术专利等等;确定了随时随地获取手机的位置和感应手机的状态(横屏竖屏、接听电话等),再去寻找或创造相应的传感器;确定了手机的基本大小和形状,再想办法解决相关的各种问题。
由此你会发现,苹果的创新是收敛、而非发散的。最终苹果针对iPhone所有的软件、硬件、配件……都是要让iPhone实现之前设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首先是由高层做出来的,而且是倾苹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
微软有几个很大的研究院,比如中国研究院。早年以研究著称的贝尔实验室更是成果多多。再加上苹果获取灵感的施乐PARC研究中心。你会发现,它们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大多都进入了专利储备池,真正成为大型商业应用的并不多,而且即便有,也没有得到公司系统级力量的支撑。
这是因为这些研究是基于现在的,它们的目的是探索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具有充分的发散性,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将这些研究最终收敛,得出关于未来的结论,最终形成未来级的产品。然后集公司之力完成它。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创新如同顶尖画家勾勒的草图,还没完成就草草收工。
2、苹果的研发是有序的。
让我们假设未来有6种支付可能。这6种都有可能成功。它们分别是:虹膜、声音、刷脸、指纹、心跳和密码。
假如这是一家非苹果科技巨头,它们的研发方向就是分六个方向,同步推进,让用户来选择哪个是可行的。
如果是苹果,可能会进入到未来的情境模式中,仔细琢磨哪一个可能会是赢家(或者自己可以让哪一个成为赢家)。因为乔布斯相信:发现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即便你告诉苹果六个方向都是未来,苹果也会琢磨、并明确进化的顺序——到底哪个才是未来或者到底应该怎样的顺序迭代。
正是这样的顺序,你会看到,苹果往往会对很多外面的动向“视而不见”,而固执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简单的就是“复制/粘贴”和大屏手机的推进时间表。
3、这样的创新对于管理层而言确实是一种冒险。
过去,创新的责任在下属部门。对于创新是否有价值,有一系列的类似KPI的考评标准,各种专家去评议。然后如果出错了,责任不在老板,不在员工,Everybody Happy。
但苹果的创新体系中,老板是第一责任人。董事会和管理层要确定方向,而且是第一责任人。更重要的是,由于每款产品都是倾公司之力打造,这也就让公司的成败系于一款产品之上。这确实是一种冒险。
但也只有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才可能做出最好的产品。从此冒险也就变成了最没有风险。因为冒险之下的全力而出,才有可能迫使每个人都尽自己全部努力,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远胜于其他不肯冒险的产品,最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反而远远大于其他竞争者。
也就是说,选择“冒险”以后,你就会知道成功的概率实际上是增加的。
小贴士:如果管理层不是企业家,而只是没有品位的商人,这一举动只会让企业速死。
4、针对性的创新事半功倍。
其实,我们应该还有一个发现,就是苹果并没有总部层面的研究中心,也就是说,承载研究职能的是公司的每一个团队。这样,避免了按照KPI考核、拿着员工手册干指定工作就了事的状况出现。
再加上苹果的创新是解决指定问题(或克服特定困难),这样一来,创新的成本就会很低,而效率却非常高。
苹果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是不及其他科技巨头的,但取得的成绩却有目共睹。
5、传统的创新研究院模式应该停止了。
传统的发撒式的创新,取得了它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大多却没能得到应该有的商业地位。正如我的一个朋友提及的那样,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以符合公司愿景,并能投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否则浅尝辄止或者无法列入公司战略的矩阵式研究,没有太大价值。
未来,公司就应该专注“以终为始”的研究。对于过去的传统研究模式,窃以为,应该建立风投模式,公司投入的资源作为天使投资,以研究者的个人兴趣为驱动,以最终成果的变现为目标,采取更灵活的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你也许会理解,为什么苹果的创新给人的感觉更不一样。而且,由于它的解决方案更好的考虑到了情境模式和未来的演进,因此,即便大家没有想过这是未来,它也会使之成为未来。
这样,你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苹果一旦参与到某个领域的创新,该领域产品的再创新就变得很难(想想iPod、iPhone、Mac Book Air以及iPad等等),但是跟进就会变得容易。当然,如果你能在产品以外有其他创新,也会为你的跟进加分。
时代在变。
惟有创造它的人,才能更好的驾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