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之_我的父亲

临近六月,又快到父亲节,去年母亲节发了文,今年就到父亲节发文吧,写父亲,不约而同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文中父亲送他去车站,给他买橘子的背影。记忆中,我也有相似的经历,小时候印象中,父母总是早出晚归,奔波于生计,印象中的小学六年,很期待六一儿童节父母的到来,但每每都是失望。在大雨滂沱的放学路上,多么希望父母撑着雨伞来接,但也只是虚想一场。上初中,要骑车去上学,父亲在百忙中抽了一个下午,陪着我去挑自行车,把我高兴得不得了。那时候父亲的背影就这样出现了,在一个小学六年级孩子的眼里,父亲虽然高高瘦瘦的,却坚定稳重的背影就出现在了我的眼里。也许在那个时代,所谓的父爱就是一种沉默的爱,用无私的付出去演变成沉默的爱,没有过多的言语,坚定不移但却无私伟大。父亲曾经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现在喜欢写作的原因估计也是遗传于他吧,骨子里就有那种对写作的爱好。每每清晨,晚上,或隔三差五,脑海就会涌上一些文字,或记录生活,或描绘社会,或感同身受的言语,细细几句,涌于脑海。。。。。。

父亲是“标准型”的广东男人,家务活基本是母亲在做,印象中父亲回到家,就是母亲忙碌于厨房的身影,父亲翘着二朗腿坐在沙发上磕着瓜子,看着港台新闻,等着吃饭。父亲不太喜欢吃咸的东西,每每母亲做菜做咸一点了,父亲都要说母亲一下,母亲在旁边呵呵一笑,也习惯了父亲的唠叨,然后父亲又会说起他的拿手菜肴,我听了也是呵呵一笑,脑海里除了鱼煮鱼,排骨蒸排骨,我也是基本想不到父亲会做啥菜了。但这两道菜却成了父亲引以为豪的“拿手菜”。然后,我也会呵呵一笑,给母亲一个会心的眼神。看破不说破,或者说已经说破,但他却还沉浸于其中,后来也就作罢,至于好与好,有关系吗?也许这就是一个家里特有的那种包容。父亲这几年迷上了喝小米燕麦粥,让母亲天天熬,我跟母亲说,这粥是好,但得换换花样,天天这样吃,怕缺钙。母亲说,你父亲不给换,认定了这粥,就是这粥,他觉得好就好。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我自已身上那倔性子,驴脾气,执着的性格是遗传于哪一方了。只能说,基因的复制功能真的很强大。

五一假期回去,在家呆了几天,其中父亲问了我一件事情,最近在炒股?我说是啊。现在股市很低啊?我又说是啊。也许是姐在跟他聊家常的时候无意透露了,又是一种沉默,我知道他在关心我,也不想打击我,他只能通过干巴巴的语言来表达父亲对孩子的担忧。也正因为这种沉默,让我愧疚不已,多年前家中发生变故,官司缠身,我无能为力,姐姐为事情忙前忙后,多年后的今天,父亲已经老了,却依然还在为我担心,而我依然还是那个我,我多希望我那会拥有强大的能力,去安抚我已经年迈的父亲,跟他说,爸,你放心吧,那只是暂时的,请再给我一点时间,你无须再担心你的女儿。可惜这句话,我却如鲠在喉,难于言表。年轻的时候,总是不注意语气,顶撞父母,时光流浙,看着两鬓斑白的两老,作为女儿的我,内心充满难过与内疚。

又到父亲节,继续筷子兄弟的“父亲”,来感谢我的父母,一路走来,你们辛苦了。作为儿女,无以报答你们的生命之恩。寄于6月父亲节的月份里,让文字赋予女儿对你们的祝愿与期盼,愿你们安康,长寿。

《父亲》---筷子兄弟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