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第二十封信。
写这封信的背景,是洛克菲勒的儿子与华尔街最大的“钱袋子”摩根先生谈判,并且在谈判中占据上风,同时“应对沉稳,言词得体而不失教养”,让洛克菲勒夫妇倍感惊喜,洛克菲勒为儿子感到自豪。
在与摩根先生的谈判中,洛克菲勒的儿子说受到“粗鲁无礼”的对待,是对方在有意侮辱自己。洛克菲勒解释了为什么摩根先生要这么做——摩根先生是在报复洛克菲勒,儿子是在替他受辱。
当时摩根先生想统治美国的钢铁行业,必须要与洛克菲勒合作才可以达成目标,而洛克菲勒也想从合作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比较麻烦的是,这两位同样优秀的商业巨子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但是摩根先生并不会为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妨碍自己的成功,因此他向洛克菲勒提出建议——想在标准石油公司的办公室拜访洛克菲勒,但是被洛克菲勒拒绝了,他邀请摩根先生到家里做客。摩根先生依言上门拜访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在家中盛情款待摩根先生,但是依然拒绝与摩根谈工作上的事,他建议让儿子去摩根先生的办公司拜访摩根先生时再谈,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谈判。
摩根先生放下偏见主动与洛克菲勒接洽——遭到洛克菲勒拒绝,上门拜访依然碰了软钉子,洛克菲勒表现出来的蔑视显然让摩根先生不快。但是对于洛克菲勒而言,这是谈判前的心理战,他想通过这些行为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摩根先生感觉收到了洛克菲勒的侮辱而急于报复,这一行为却在谈判中使自己更为被动,被洛克菲勒的儿子钻了空子。
洛克菲勒对儿子说:“我们生长在追求尊严的社会,我知道对于一个热爱尊严的人来说,蒙受侮辱意味着什么。但在很多时候,不管你是谁,即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都无力阻止来自他人的侮辱。”
他向儿子分享了他的往事——他曾经受过的侮辱以及他的回应方式。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日常生活都经常需要好心人接济。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收到老师的通知,有一位摄影师要过来给同学们照相,拍上课时的情景,这一消息让洛克菲勒很激动。作为穷人家的孩子,照相的机会是不多的。从收到这个消息开始,洛克菲勒就开始想象自己被摄入镜头的情景,悄悄练习姿势和表情,希望拍照的效果好一点,能让他看上去帅一点,他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回家与家人报喜的情景。
正式拍照的时候,摄影师取景完,用手指着洛克菲勒,对老师说:“你能让那位学生离开他的座位吗,他的穿戴实在是太寒酸了。”那个时候的洛克菲勒是个“弱小且听命于老师的学生”,无力反抗这种不公,只能默默离开座位。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也深知这一切不能怪父母,家里已经竭尽全力让他受良好的教育。事后,作为背景的洛克菲勒没有进入镜头,作为班级成员之一的洛克菲勒也得到了一张合照作为纪念,他在心里郑重发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让摄影师给我照相算得了什么!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给我画像才是我的骄傲!”
多年以后,当年的誓言变成现实,洛克菲勒认为是这位摄影师激励了他,让他立志成为最富有的人。
一个人受到侮辱,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的道德与为人,也可能只是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情。洛克菲勒中学时代收到的侮辱、洛克菲勒的儿子遭受摩根先生的侮辱,显然都是后者——洛克菲勒是贫寒子弟,而儿子受到侮辱是对洛克菲勒数次蔑视摩根先生这一行为的报复。针对受到侮辱的不同原因,要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洛克菲勒和儿子显然都是杰出代表。
在信末,洛克菲勒对儿子说:“你与你自己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开始,当你相信自己,并与自己和谐一致,你就是自己最忠实的伴侣。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做到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