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车、木鸟、风筝、竹蜻蜓到火箭,从乘槎泛天河到把酒问青天,我们探寻未知之境的痴迷从未衰减。当“嫦娥四号”掀起月背的神秘面纱,“天问一号”带着无尽遐思飞向遥远的深空,我们突破自身局限的热忱历久弥新。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中国航天以中国式浪漫笔法,在太空记录一个个探索的传奇:“神舟”浮于天,“嫦娥”轻揽月,“北斗”遥指路,“祝融”勇探火,“羲和”远逐日,“天和”环星辰,“慧眼”望宇宙……太空浩瀚,群星闪耀。“天宫”“北斗”……每一缕星光,都映照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铿锵步伐,都描摹着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华丽笔触,都闪耀着一代代航天人探索未知之境的智慧之光。
放眼世界,人类的探索和文明的进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印刷术的发明引导了人类近代文明的快速发展,电的发现和利用成为现代生活的基础,青霉素拯救了不计其数的生命,半导体电子设备奠定了现代虚拟世界的物质基础,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和思维方式……所有对未知的探索,是梦想的远航,是勇敢的出发,是伟大的超越!
斯蒂芬·金说:“我们来自一个谜,我们又走向一个谜”。正是这种对于未知之境的执念,化作人类的翼下之风,托起翱翔宇宙的宏伟梦想。这种执念,同样也是人类个体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长夜里恒久的希望之光,引领我们迎接柳暗花明的抵达,见证“风月无边,春山可期”的喜出望外。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春山”。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所往茫茫,前途未卜。但苏轼修船桥,建苏堤,推广秧马,兴“安乐坊”……他以一种神秘莫测的能量,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无论好坏,全都转化成向前、向上的力量。在最沉默的时光里,他照样冷静而坚定地突破既定的困境,最终站在“春山”之巅,笑言“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在“大多数人,到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一眼”的时候,许多令人敬佩的先行者已经抵达他们的“春山”,并且以其睿智的眼神指引着我们:一如余鸿儒拨开科学的雾,荡开岁月的尘;一如刘伶俐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一如张雨霏探索运动的极限;一如杨华德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一如马斯克旨在突破地球生存空间的局限的火星移民……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还是要抬头仰望星空,看一看另一片天地”。但愿我们都能拥有突破的勇气和超越的智慧,不仅仰望星空,并且抵达星空;不仅风月无边,并且春山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