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伏尔泰和卢梭是通过政治学说开启了启蒙;那么康德就将启蒙深入到了认识领域;那么尼采就将启蒙深入到了意志和生存领域。——“启蒙就是人脱离自己所强加于自己的不独立状态,所谓不独立是指必依外物慰藉,不敢顺遂个人的意志,而这种不独立其根源不在于缺乏意志,而在于无虚无主义的刺激,便缺乏勇气来听从意志”
这本书为了达到启蒙作用,借助波斯拜火教的神袛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对世人苦口婆心、当头棒喝,其中有对人类一直以来敝帚自珍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冷嘲热讽式的批判,也有帮助人类积极创造新的世界观,以免矫枉过正使人类陷于消极虚无主义中而不知所措。所以本篇笔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破坏部分(即尼采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各方面的批判);第二部分是建设部分(即作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的尼采构建的自己的世界观)
一、破坏部分
1、形而上学批判: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构成本书后面一切批判的基础,也是整个尼采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在“无玷的认识”一章中尼采描画了形而上学家的形状,在他看来这些人不相信自己的肉体,欺骗自己的精神,忽视欲念,想要得到“纯粹”、“无玷”的认识,认为这种认识才是对大地的爱,才是美好的。但早在“背后世界论者”一章中他就提出了两个对子,一个是灵魂-肉体,肉体(或肉欲)对于形而上学家来说羞于启齿的,但是他认为这才是最真实的东西。他认为根本就没有灵魂存在,这只是肉体烦恼和无能的产物;另一个是本质-大地,他同样认为本质也是虚构的产物,我们对大地的绝望使我们构建出了“本质”这一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对背后世界即本质和灵魂的狂热本身也产生自大地和肉体。在此,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背后世界”何以产生的一些线索了,尼采认为脱离了意志的认识是一个死胎,是一个永不会怀孕(创造)的肚子,而彼岸的理念和神(牵扯到宗教批判)就是人们克制自我意志的产物。这一点在“学问”一章中尤其明显。这一章中有一场查拉图斯特拉和学术家之间关于认识的起源的对话,后者认为我们的道德观来自于对原罪的恐惧;而我们的认识也是“这种长期的古老的恐惧感,最后趋于纯净,被灵化,精神化——到今天,我想它就被叫做,学问”。注意,这就是虚无主义的认识论来源!因为它把认识当做一种消极的、对虚无的逃避,也就是对生命(苦难)的否定(而非迎接和拥抱)。而查拉图斯特拉却认为“勇气、冒险以及对未确定之事、对无人敢做之事的乐趣——特别是勇气,我看,乃是人类的有史以前的全部。人们对那些最勇猛的野兽,妒忌它们的一切长处而且加以夺取:这样他们才成为——人”,即勇气才使我们产生认识甚至进步的最原始的动力。这样一来认识从其最根源处就具有了积极向上的意义,认识在这里就成了强力意志的表现。经过上述简单论证,我们已经看到意志在尼采哲学中占有“本体”的地位。那么意志到底是什么?或者意志有哪些特征呢?它不像基督教中的上帝或黑格尔笔下的绝对精神,这二者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的,在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下都有理性的秩序和必然的路径。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尼采的意志所摒弃的,它没有理性的目标、归旨和发展阶段。“哦,我头上的天空,你,纯净的天空!高高的天空!没有永恒的理性蜘蛛和蜘蛛网,这就是我现在所说的你的纯净”(日出之前)。所以意志最大的特征就是①反理性。除了这个消极特征外,它还有一些积极特征:②在诸多变之中永远不变的东西(坟墓之歌)③指的是“强力意志”(即追求更高的生存形式),而非叔本华的“生存意志”④与生命互为前提,甚至这两个概念可以互相替换。⑤意志创造一切,甚至可以创造价值判定的标准。说到这里,还应该再补充一下尼采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定义和态度,将意志的讨论深入到实践层面。他一方面反对“外在的”“必然的”理性秩序,即反对因果律,认为只要是他律的(即由外因引起的)都是偶然的,只有意志才能把这些已经发生的偶然转化成“我”的必然,这也就是实践的目的:“我在我的锅子里烹煮一切偶然。一等它在锅子里煮的熟透,我才对它说欢迎,把它看做我的饭菜”(变小的道德196)(永恒轮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偶然的问题)。
2、道德、宗教批判:在这本书中处处充满着对传统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尼采认为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他律”的(即公共的),是对自我独立意志的否定。“他称大地和人生是沉重的;重压之魔就想要这样!”(重压之魔),他律的道德通过为人生无端的负重而束缚了人的自由(给灵魂以重压),阻碍人向上,是“重压之魔”。而对于民众而言,美德就是中庸和温顺,总之都是服从外在的准则,这就使得民众变得渺小“对他们来说美德就是变得谦虚和温顺:因此他们把狼变成狗,把人本身变成人们最善良的家畜”(变小的道德195)。他得出传统道德的具体特征:①否定快乐:“自有人类以来,人们自寻欢乐的事太少了:单单这一点,我的弟兄们,就是我们的原罪!”(同情者95),基督教道德通过否定快乐使人常常处于羞愧状态中,从而自我否定。②最高的道德就是同情——这也是尼采最憎恶的道德。原因有二:其一,同情使被同情者羞愧,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没落之中。其二,同情装成爱的样子悄无声息地腐蚀着我们。他甚至认为上帝之死就是因为“他对世人的同情”(同情者96)③道德成为避免惩罚和获得报酬的东西。“人们把酬报与惩罚的谎言塞进了事物的根底里面——现在甚至也塞进你们的灵魂深处”(有道德的人101)④看似绝对的、纯洁的道德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对于政治家而言,道德成了排除异己的工具。除此之外尼采还通过对四种人的对比阐明了自己对于传统道德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其一是高贵者-善人的对比:善人指的是那些竭力维护旧的道德秩序的人,“他们把那种在新的法版上写下新的价值观的人钉在十字架上,他们为了自己而牺牲未来——他们把一切人类的未来钉在十字架上!——善人,他们永远是结尾之开头。”(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252),即善人是那种总结道德的发展并将相对的价值绝对化的人。而高贵的人是那种想要创造新的道德并借此反抗旧道德暴政的人,他们是新法版的书写者。其二是教士-超人的对比:这两者其实是有相同点的,即都受过痛苦,并且能直面痛苦,甚至敬重痛苦;而且他们都在努力追求终极价值。但是前者找到的是虚假的价值,认为拯救者在自身之外,甚至在彼岸;后者找的价值是自由,只能自我拯救,在大地。前者通过在我否定自我折磨来祈求得救(这就使得真理带上了学行为而变得阴险);后者通过自我伸张、自我超越来实现。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尼采给出的药方就是自己凭借独立的意志创造个人的道德“凡事能听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一切顺从的人都是我的同道”(变小的道德196),这样才能实现自我解放。实际上对待旧道德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人自身的态度,最终,尼采提出“人是应该被克服的”的命题:创造个人的道德的人是寻找自我的人,它们将迎来伟大的正午,即笑对自己的没落,因为只有自己没落才能迎来超人,所以人是向超人的过渡。
3、国家、民族的批判:(1)对国家的形而上学批判:国家阻碍了超人的诞生,成为群氓堕落的场所。“在国家终止存在的地方,那儿才开始有人,不是多余的人:那儿才开始有必不可少者的歌,唯一的无可替代的曲子”(新的偶像52)。国家是一个谎言,一群没落生命慢性自杀的场所;国家也是伪善的,它使人相信它所提倡的都是事物的本质要求(2)对社会主义者的批判:查理图斯特拉与社会主义者的异同:同:①都重视此生的生存②都排斥宗教彼岸。异①前者不赞成平等,因为平等是人超越并攀向高处的阶梯;而毒蛛(社会主义者)却时时宣扬平等②社会主义者因为自大而对权力掌握者心生妒忌,进而产生复仇欲,从此而提出平等学说;而查拉图斯特拉认为摆脱复仇欲是人通往超人的必要条件。(塔蓝图拉毒蛛)(3)对民众的批判:真理绝对不在民众那里。尼采反对民意代表真理(或天意),因为民众是堕落的人,民众的堕落表现在他追求意志之外的东西(名和利),他们甚至都不愿意成为统治者,而只想成为获利者“在一切还在发光的只有——商人手里的黄金的地方,就让商人去统治吧!现在再也不是君主的时代:今天自称为民众者,不配有君主。”(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248)。这样的民众也恰恰是最劳苦的,因为有着强大的能力,但将其用在了没有意义的追求上。在此情况下,如果有知识分子在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讲话,那就是在阿谀群众,他们不是独立、自由的人,他们本质上仍然是群众。(著名的哲人)(4)对现代人的批判:①没有内涵,将文化当作涂料涂在身上用来掩饰自己的空虚,“涂满了过去的文字记号,又在旧的上面图上新的文字记号:你们如此巧妙地掩饰自己,使解读者辨认不出来!”(文化之国135)②没有信仰③所以不事创造(5)对革命者批判:他们以自由的名义去煽动群众,与群众沆瀣一气,进行暴力的战争破坏。但政治革命相比于伦理革命却微不足道,后者才是真正来自于大地的声音。
二、建设部分
尼采痛彻地批判人们的认识、道德、宗教和社会,是为了让人们从以往固有的认识成见和到的框框中跳出来,为一切束缚个人意志的东西祛魅。但是不相信一切是有危险的,这个危险就是虚无主义。要想避免虚无主义就需要有积极的建设让人们有新的奋斗目标(或至少“动力”)而这个建设部分就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学说。孙周兴对永恒轮回学说有这样的定义“世界的总体特征是力,力是有限的,故世界整体(即存在者整体)是有限的,但力又是不断生成的,因而不是可综观的(即无限的),所以尼采认为空间是有限的而时间是无限的,所谓无限的就是永恒的。存在着整体在有限空间中的无限生成,此即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了解尼采的永恒轮回学说应该重视其三个特征:①此学说是针对传统的时间观而提出的,后者认为历史(或时间)是线性的、有终极目地的进步;而此学说认为历史是圆圈式的反复轮回,没有目的,无始无终。②此学说在主张轮回时更强调“此刻”,这是它和古代轮回学说的不同之处。本书中首次明确提到轮回学说是在“幻影和迷”这一章中,侏儒阐述了自己对轮回的看法,结果查拉图斯特拉大怒,他怒在于侏儒将“此刻”轻轻带过,而一旦忽视此刻就会使轮回变成毫无意义的重复,我们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恐惧之中,就像《快乐的科学》第341节中提出的问题“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还想要它,还要无数次吗?’这个问题作为最大的重负压在你的行动上面”,轮回的无意义性必须通过丰富此刻的意义来解决,对此海德格尔说道“永恒轮回说中最沉重和最本真的东西就是:永恒在此刻中存在,此刻不是稍纵即逝的现在,不是对一个旁观者来说仅仅倏忽而过的一刹那,而是将来与过去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此刻的已达到自身。此刻决定着一切如何轮回”(海德格尔 《尼采》孙周兴 译 2003 商务)“生命应该时时保持着永恒感,每个生命,每个生命的此刻和瞬间都必须重视,每个生命的此刻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渡时刻,而是一个垂直的深度时刻,是一个焦点性时刻,一个决定性时刻,一个决断性时刻。就此,此刻具有自身的光芒,并因此而受到了肯定”。此刻在尼采眼里并不是一个肤浅的瞬间,在轮回中轻轻滑过,而是可以垂直深入到永恒的时刻。③强调生成,为生成平反。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家们将存在与生成对立起来,并只强调前者的行为。尼采努力想将生成“打上存在之特征的烙印”(《权力意志》)“把生成作为生成保存下来,但却要把持存性置入生成之中”(《尼采》)。上文已说过,对于尼采而言意志(或者力)具有形上本质的特征。如果说永恒轮回是意志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和规律,那么超人就是对意志的实践和实现。我对超人的肤浅理解就是:明白了轮回本质,而且还没有被虚无主义所击败,并克服了虚无主义,承担轮回重复的重压,这就实现了超人。超人不是一个人种,而是人对自己的克服。
实现了意志的启蒙的人,就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