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

我就认真听你吹牛

       一直在对比研究中外的教育理念,在儿子丫丫学语,蹒跚起步的时候,我经常会高度紧张的跟在他身后,嘴里碎碎念:“儿子,不要跑,小心摔倒;儿子,不要去碰,很脏.......”。觉得作为父母一定要把孩子保护好,这不能做,那不能干。时间久了,儿子就会变的小心翼翼,做事情越来越拘谨,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后来,进入到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高调倡导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实行的还是灌输式的应试教育。从而造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出厂的产品全是标准化的罐头制品。

       反观欧美教育,从小就释放孩子的天性,尽量多接触大自然。用孩子的眼睛、身体、味觉、触觉去感知这个世界。身上玩脏了,大不了洗洗就好。让孩子不断的去尝试,错了,就会知道该如何调整和面对。当然,做父母的底线是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让他们健康成长。

       其实,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在永远正确的前提下长大。他一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很多失误,才会正确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记得自己在大学里的时候,看过一部美剧,名叫《苹果派》。一名即将面临高中毕业的男孩,形体上长大了,对异性有了性的欲望,在家中对着苹果派做出自慰的举动,被父亲发现。父亲为了缓解孩子的尴尬,没有任何指责和大道理,而是默默的走开。等到男孩子参加毕业派对,全班打赌:在毕业的时候,都要变成男人。男孩从家里出发的时候,父亲送给儿子一个安全套。让他即要注意自身安全,也要考虑到女孩子的安全。

       估计中国的父母很难做到这个程度。或许有幸读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会反驳我:美国对于性是开放的,但是,中国人的含蓄和保守是千百年来刻到骨子里了。而且,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存在的,不可能完全融合,或者照搬照抄。不过,我的看法会有所不同。或许和我受的教育有关,在大学阶段,我学的是跟英语相关的专业,可谓受过一点西方教育。所以,我对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上,或多或少会受西方影响。

       所以,我觉得文化是全人类的遗产,我们可以吸取众长,中国人的修身齐家治天下,家国情怀,海纳百川,祖宗文化,都是我们的根;西方的自由、民主,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我认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短短几十年,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去看看。走多了,见多了,格局和见识就会不一样。

       同样,在处理事情和工作方面,有的人一定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会采取行动;另外一种人在看到项目的前景之后,有六、七成的把握直接开动,然后边做边调整。在这个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后者。想永远是问题,做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不去经历,没有碰到实质性问题,就不会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有人嘲笑他失败了1000次还是没有成功,但是,爱迪生却说:起码我知道了哪1000种材料是不能用的。只有试过错,学会总结和复盘,路径才会越走越清晰。晚上想想道路千万条,白天照样骑车去上班,这样的人永远只能原地踏步,而对于当今社会来讲,原地踏步就意味着止步不前,意味着被淘汰。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自己,还有孩子小步试错,错一步,前进两步,路才能越走越通畅,孩子也会更加茁壮的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把时间当朋友》 文/吴晓黎 1、教育方法很重要 爱迪生8岁上学,只读了3个月书,被老师斥责为低能儿而撵出门,因为...
    吉佳呖呖阅读 1,029评论 0 0
  • 做错了有什么关系,总比纸上谈兵强,不是吗? 错爱一个人,错悟一件事,错…不胜其数… 但我愿你的错都还能挽回,曲终落...
    Jenny王姑娘阅读 691评论 0 4
  • 一直以来,自己受到的教育和管理都是这样的模式,“你不能这样”,“你怎么可以那样”,“你为什么不按照以前的来”。于是...
    想飞的蜗牛阅读 322评论 0 0
  • 姐姐好: 放假了,小明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小玉也在家,有时可以请他们两个给孩子读书,那么多书,要读哪一本都可以的。...
    坤燕_634c阅读 143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31评论 28 53